2022年2月11日,21:59,四楼客厅。
从年前到现在,还没沉下心来好好写下一点什么。嗯,有灵感的时候没有时间,有时间的时候没有灵感。所以很多想法,有的还在心里,有的可能不翼而飞了。文字记录,真的是个好东西。
今天是年后,恩谷的小伙伴们第一次大集合,全员春光满面、能量满满地在恩谷的真善美客厅聚集,用读书分享会的形式开始我们的2022年,还一起看了电影《奇迹笨小孩》,感触特别多,一定得记下来。
用园长妈妈最后的总结来开始:
读书的三个层次:一是走在阅读的路上(潮汕土话:不读书会变猪🐖);二是知行合一(知易行难,持续努力);三是尽信书,不如书(批判性)。
过年这些天每天都沉浸在和乐乐的亲子时光里,偶尔翻阅一些书籍,都会让我有新的启发,对儿童有更多的理解。但是做这个分享PPT还是不容易的,因为东西太零散,如何成结构,如何作用于工作,还是思考了很长的时间,昨天凌晨才完成。很久之前就知道时间很宝贵,不要做一些形式上的事情应付工作,但凡付出了时间,一定要真的对自己有用。很庆幸,有一个团队共读,成长型的团队总是充满了力量。
说到团队,奇迹笨小孩的团队,真的很鼓舞人心。那些社会边缘人物,因着被看见和信任,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成就了团队,也成就了自己。正如PP老师说的“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构成了一个无限可能的团队。这是一个怎样的团队,也因着每一个成员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我们这一群因为热爱教育、热爱儿童的人聚在一起,相信我们会创造无限可能。理解-尊重-共事。
今天大家提到最多的是“蒙台梭利老师的职责、任务、目标”等等,道理是那个理,但正如园长妈妈提醒的,知易行难呀。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哪些品质呢?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孩子们确实让我们有机会不断精进,让我们不断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我们很清楚,孩子,尤其是0-3岁的孩子会吸收我们的一切,表面的是言行,更重要的是情绪、人格、品质等这些主观性的东西。人无完人,但是我们可以每一天都走在自我完善的路上,我们有勇气直面自己的缺失,消除内心的障碍。足够谦卑,足够虔诚,足够信念。乐于反思,善于总结,愿意改变。【今早有个小故事,我帮乐乐在床上换尿包的时候,没有提前知道他拉臭臭了,于是弄得有点措手不及,我让爸爸帮忙的时候,他没有及时回应我。处理完之后,我说“当我叫你的时候,你没有回应我,这让我特别生气,我生气到想咬人。”然后我就真的狠狠地咬了他手臂一下。他说“你看,我都说乐乐像你的啦。一着急就想咬人,是不是?”虽然我当时没有真的很生气,逗他玩的。但是我居然忽略了乐乐在旁边呢。哎呀,确实不该。我一天都在想这个事情,没放过自己...以后一定得更加注意言行了。】
当我们知道了敏感期,了解了吸收性心智,就会很自然地想到要是错过了,怎么办呢?我们当时从孩子的角度来讨论过一些方法去弥补,但是作为成年人呢?任何时候醒悟都来得及,只要我们愿意。当我们几个老师在讨论关于内部专业成长的考核维度的时候,其实发自内心地希望每一位恩谷的老师都有足够的内驱力,但是实际上,无法否认,成人的学习和孩子的学习是不一样的,在孩子的学习世界里面,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发展自己,蒙氏教育提倡摒弃奖惩,保护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但是在成人的世界里面,奖惩也许是很重要的驱动吧。
说到驱动力,今晚奇迹笨男孩的男主,拼了命地达成目标,是因为要治好妹妹的病(动力所在)。那我们也要好好想想,什么是我们的动力呢?嗯,什么是我的动力呢?这段时间和乐乐在一起,我内心会有一个声音,“乐乐不断让我确信,坚定地走在教育的路上是正确的。”未来是孩子们的世界,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养育观,甚至没有做好学习的准备,却把孩子带到世界上来,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情。我很记得,乐乐刚出生那会,因为我常常和我妹妹讨论养育的那些事,我们的弟弟会调侃我“我就看看你会把乐乐培养成什么样子?”其实我真的没有期待乐乐会成为怎样子的人,但是我希望尽我所能,用我所认为正确的养育观,能让他享受生命,成为他自己,过得有意义。然而,时常看到很多孩子被贴上很多“标签”,会很心疼,因为真的是大人没有看见孩子,没有了解儿童的发展阶段,也不知道孩子的需求。如果成人能把对孩子的期待,变成对自己的期待,那教育会不会变得很简单呢?
带着美好的期待,2022年,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