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引子:金秋十月,老家田垌青黄相间,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青的是马蹄苗,黄的是稻谷熟,如同一幅调了色的巨幅画卷,铺陈在湛蓝的天空下。
每每丰收过后,便是人大快之时。农闲之时各村各寨都乐于举办各种民俗活动。这不,今年农历11月中旬,村里又将举行一场醮会。
一、多年前,村里曾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醮会,每到相近的季节,总会深深回味。
话说村里有两棵相依相偎的古榕,现今好事的自媒体美其名曰“夫妻榕”。古榕的旁边,是青砖黛瓦的回龙观,这个观曾做过我儿时的教室,也做过村里戏班的排练场,在回龙观的天井里,冬天升腾过炽热的篝火,夜晚点亮过如昼的汽灯,它斑驳破旧的墙,久漏散落的瓦,都见证着村里的变迁。只是诺大的道观,儿时的我,从未见有神像伫立,老辈们说,搁以前是有的……
于是,富裕起来需求精神生活的村民们,把整个回龙观修葺一新,塑了圣胎,描了金身。观前观后的附属设施也完善起来,透过厚重的朱漆大门,玄武帝神像肃穆在上,似嗔似笑的目光带着慈爱,俨然庇佑着广大村民,守护着一方平安。
当回龙观面貌一新,是时候办一场醮会,让他升位开光了。
我们村共四个门楼,九个姓氏,一千多号人,分成三个红白理事会。据说,村里停办醮会已三十多年,为了这次打醮,大伙都极为慎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先是,村民年初发愿,各理事会招集大伙正月里到回龙观烧香诚祝,成立建醮理事会。然后明晰分工,各司其职。大致流程是:前期择吉辰、产生醮主和缘士人选;中期定规模、做预算、募集资金;后期请道士和八音队、歌舞团、接受捐赠及办酒席等等工作。
打醮要做三天三夜功果。一正两副醮主,十大缘士均由本村民以抓阄方式产生。而有幸成为醮主、缘士者,会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荣耀。
醮会前几天,乐捐者众,却不拘于本村。当我和几位相与回到村上乐捐时,就见到好几张写票桌。工作人员也严谨,仍郑重其事给我们下了鎏金请柬,一再叮嘱散醮时务必回来吃饭。(注:散醮开禁,可享用各种肉食)
打醮那几天,村里洋溢着一种神圣的气息。全村境内,早就张榜言明严禁杀生,严禁荤腥,严禁办酒……其实这个不用强调,没有不遵的。村头村尾各干道路口,扎了一个个精巧拱门,青松枝翠柏叶装饰其间,各色彩灯点缀其上。村庄周围遍插旗幡,家家户户贴上醮联,打扫门庭,清洁道路。寓意圣光所照,皆为净土,袪病禳灾,人畜安宁。
其实不必等散醮,我本是爱热闹的人,第一天晚上,我就猴急和兄弟们回去了。
还在桥头,已见村里灯火通明,鼎沸之声更是不绝于耳。
一到地,顾不上太多寒喧,径直进到回龙观,在天井边上沐了手,选了香烛纸,于玄武帝金像尊前,焚香烧纸,行礼参拜。今天是他安龙升坛的喜庆日。道士们的一切仪式,均围绕着他,借他的光与力。长长的香案上,红烛吐蕊,香烟缭绕,真真一片烛海香林,神明不远。
回龙观前,搭了一个大道坛,道坛内各圣尊画像供列于金坛之上,各种法器,琳琅案上,应接不暇。一应各色幡幔,飘忽其间。道士诵咏,铙钹相和。一众身披绶带、胸戴红花的醮主缘士们随着主祭的节拍,时跪时拜,一脸虔诚与敬畏,虽然祭拜神明有许多繁文缛节,但是在他们的行为来看,丝毫不以为苦。
道观一侧的小高坡上,是唢呐八音棚,当新客一到,便会吹响迎宾调,顿时鼓瑟相和,热闹非凡。他们和道士班配合默契,遥相呼应,此停彼起,周而往复。
更远处黑压压一群人的所在,是喧哗四起的戏台……
二、比起观内观前的热闹,比起戏台的喧嚣,我更钟情于古榕下的氛围。因为这里,有不少人在这隅偏安。几碟素斋,一群相与在叹茶饮酒,畅叙友情。兜兜转转的话题,无外乎大伙儿时的共同经历,当几杯小酒下肚,这种回忆就更加温暖。于是想起康宁门楼上镶嵌的长联:生于斯长于斯父老二三人静坐谈谈世界,出相友入相友儿童四五辈闲来话话农桑。
冬日的古榕,依然青秀繁茂,蔽日遮天。闲坐于此,远离俗尘的忙忙碌碌、是是非非;远离城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没有相互推诿、尔虞我诈……只有乡野纯净的微风,亲切平和的乡音,和远处悠扬的八音调。
热闹也是少不了的,邻桌一众才俊,与十里八村前来的香客,热烈地探讨中国的酒文化,热心的主人,总担心冷落了外客。
三天的素斋,清淡而有味;三天三夜的仪式,在那个漫天烟花焰火的子夜中完满。
三、对于我们俗人,其实散醮才是整个醮会的高潮。
散醮这一天,早早在夫妻榕下和周边空地摆好三百台餐桌,待客组、导引组、后勤组分工明确,和而不同。以门楼为单位,分成四个厨房,其中一个厨房负责酒水和冷盘,其他三个厨房各负责出三四道菜。总监事手执喇叭进行总协调,各监事具体跟进,做到忙而不乱,高效有序。
这一天,各村香众汇聚,出嫁姑娘于归,亲戚好友莅临,远途的游子返家。犹如隆重的节日一般,大伙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与喜悦。我同桌一位八旬老人自豪地说:“积古以来,从来没做过全村聚在一起这么热闹吃饭的!”
嗯,敦亲睦邻,是这个古老壮族村落的优良传统。
早些天,岳父的村子也刚办了一场醮会,他有幸成为副醮主。刚才内弟来电让我们明天回去吃饭,说是老爸接受众亲友的贺,办一场酒席。
于是期待着一个月后的醮会,看看又将带给我们多少惊喜。如果条件允许,带上爱人小孩,那几天都呆在老家厮守着,信可乐也!
结语:打醮是民俗,是村民朴素的情感寄托,通过这种仪式,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出强烈的凝聚力与责任心。一个村,一群人,为了一份神圣,自发地出资献力,慷慨热情,这本身就是一种崇高。正如咸宁门楼的壁联说的那样:惟愿无诈无虞为善最乐,同期相亲相睦和气致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