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孩子看了《超脱》,便如芒刺在背,如五雷贯顶,目击四面楚歌的无爱之人来自灵魂深处的悲鸣,我竟不能自已。
我原可以说,一个好的国家,一个好的福利制度,可以让妓女重获尊严和人权,但不能还她一个完整的灵魂;我原可以说,失败的教育的可悲之处之一在于教师把自己意淫成无私而悲哀的灵魂工作者,居高临下地用暴力或者冷暴力为比他们更加悲哀的灵魂塑形;我原可以说,在一个个性和独立为普遍观念的社会里,人们或许有更高的可能性获心理阴影,但一旦克服,他们会有更加强大的力量;我原可以说,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加关键,更加有力;我原可以说,现世的残暴和冷漠可以把灵魂拽离肉体,然后再把空壳用荒诞和愚昧填满,接着我说,阅读吧,只为让自己没有白白活过。但我并不能,我也没有勇气用这些富有建设性的大词来理性的评判这个电影,以此评判现世。
我只想谈谈爱,童话里都说,爱比财富和智慧还要美好,爱比谎言和贪婪更能蒙蔽内心,我想也是,没有爱何来奇迹,没有灵魂的心是空的,没有爱的灵魂是不完整的。于是对于无爱的人来说,朋友是动机相同的共犯,比如一起砸烂一只猫,爱人是毫无地位可言的妓女,只活在身下和言语里,至于亲人,诚如电影中所示,亲手把绝望的人送往死亡,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不例也罢。这境地可比项羽惨多了,项羽有至死不渝的爱情,忠诚如狗的信徒,还有一个江东的备用军团,这样看来,他可谓是人生赢家,何来四面楚歌?
我说我想谈谈爱,但我猛然发现事实上我无多少话可说,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还是来谈谈无爱。Henry告诉我们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即妈妈的话有时候还是要听的,比如说让你睡觉锁门你就一定要锁,不然有很大概率会自我封闭,当好奇心驱使小男孩开门的那一瞬间,他和他的灵魂相互抛弃了彼此,像是一种启蒙,也像是一种审判。自此之后,他无爱,但也深刻,他比任何一个无爱的人强大,当面对一个悲哀的灵魂的时候,他很温柔,他很绅士,但事实上,梦中的他在公车上眼泪纵横。
或许任何一个无自我人到了一定年纪之后都会因为生活琐事,社会压力,利益冲突以及爱情死去而变成一个悲哀的人,于是他们开始怀念年轻时如仙人那样彻底的爱或者彻底的恨的日子,但在他们的眼中的年轻人无非是些不喑世事的理想主义者,因此便顺其自然的把自我神圣化,把生活妖魔化,用经验主义剥削孩子们的灵魂,教化或者说是驯化独立的生命,事实上,他们才是妖魔,世世代代,如此循环。但世上还有一种人,他们早在年轻时便已生活在阴郁之中,其中有人从此便如生活在井底的死尸,甚至真的死掉,而另外一些人,比如Hurry,就像蒋方舟说的那样,过早的成熟就是十全十美,无疑,他们比大多是人都强大。
而无爱的人的爱,即是对同样无爱的人的认知和同情,海瑞狄斯也好,Erica也好,心理老师也好,这种感情接近于共犯,不同的是,双方是不平等的,弱势方没有考虑到强势方对其的理解是出于自我同样的悲哀,他们想爱的并不是能够理解他们的人,而是被理解,因此张爱玲为了胡兰成变得很低,即是知道胡兰成是如何风流,只怕胡兰成的风流也是出于无爱罢。
这是一个影评,也是一封回信。马戏团的观众眼中的杂耍在老虎眼里或许并不幽默。
致一个忧伤而强大的孩子,致所有忧伤而强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