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6月29日
是【晓晖有话说】陪伴您的一百九十八天
亲爱的友人,你好:
见字如面
【每当变换时(二)】你看到过80到90年代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下岗潮吗?大量不知所措的工人们,离开了他们曾以为一辈子的铁饭碗工厂家园,大多数的他们曾比较舒服的生活在一个个大中型工厂家园。说是工厂家园是因为大量的国营企业有着完毕的内部社会体系,比如有学校有医院有电影院,有很多的工厂子弟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工厂的小世界里面。不出任何意外的话,他可以从幼儿园一直读到子弟高中,最后顺利接替父辈的岗位,开始下一轮固定的生活状态。
我所出生的沫江煤矿就是类似的封闭内循环世界,你如果有机会可以去看看它现在的样子。也许更能理解我昨天说过的【每当变换时】的主题:变换是人生的常态,那些所谓曾经认为固化到骨子里的事物也不能逃脱变换的大趋势。我出生在1980年的末尾,可以算是生于国内大型国营企业重组变换的时代。虽然至小得知变换环境中的种种悲欢离合,然而都体会不深。最近几年有机会回到了曾经的煤矿,才有一些近在咫尺的体验。
我们小至每一个个体的发展离不开大时代的趋势和所在组织的底部支持。但很多的我们极易在相对舒适的氛围中,逐渐主动停止了成长,不知觉的产生人生位置固化和大环境静止的错觉。一旦稍微遇到外部环境的风吹草动,极易慌乱和暂时找不到更好的前路。你看,我们把视野从自身和周围拉高,放在80到90年代的大中国社会去考量,是不是深有感触。以为固化的极易在变换中不断削弱,认为永远的迅速的在沉沦。
人这种动物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很难从内心深处生长出对外在环境主动的控制感。你想,那时在国营企业待久的基层员工,工作的大量时间都在做一颗无思考却多执行力的自我旋转螺丝钉。早已把从小学习中的“应考意识”带入固化程序的工作中,把班主任的角色投射到领导身上,把应付期末考试的心态拿来放在做日常工作上面来,大量的“单位人”就此产生。最终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剧烈革命中,外在组织开始极速改革,这些被强力推向市场化的自我旋转的螺丝钉们,大多都无法使用适应新形势或找到更好的机会。
这种结果现在来看,很难把责任归咎在他们头上,特殊的时代背景也有重大的历史责任。但变换是每一个时代的显著特点,我们从90年代历经近30年的安稳时期,需要更多的是进取精神,同时绝不应该忘记当年的很多历史教训。我想对你说,无论是体制内的所谓铁饭碗还是体制外的各类工作者。都需要把立足的组织看做是动态的工作平台。我们太多人,终其一生把组织当成个人发展的最终目的,个人所有的努力与发展都为了组织的存在与发展。
我想自我的理解,可能恰恰相反。你我应该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事物,完成什么东西,然后去寻找或建立相应的组织。组织是我们完成设定事情和目标的组织人力手段,和平台支持形式。恰恰回顾和观察中国的社会形式,大多数的我们把组织与个体的相对关系完全颠覆了过来,我想这是自我理解的,80到90年代大量下岗潮(大概率中不能避免)产生以后大量下岗工人无法找到相对好出路的根本原因。
时代总在变换,而有变换就有大概率事件和小概率事件交替在我们生命中交替出现,对于我们个体而言,都是随机事件。这些随机事件会对我们生命发起脆弱性攻击。
而真正抗击脆弱性的【反脆弱性】就是
一时刻保持忧患意识。
二坚持把握清楚个体与组织的相对关系(以六经注我类比就是组织注我)。
三其实就是最核心的道理也是最浅显的道理,你我一定要有自律精神,早睡早起保持好身体,日日学习求进步。这样自己才是真正基业长青的个人无限发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