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技术合伙人),创业已3年多,感觉一直是迷途,有时兴奋,感觉信心满满,有时郁闷,感觉前途渺茫,怀疑自己的方向,目前还在坚持中。创业踩过不少坑,也一直不断的学习和思考,现用文字记录自己对创业的理解,也希望能形成一篇对别人有用的文章。
马云和柳传志都使用3句话9个字来概括创业,只是顺序不同,这也是题目中用“步”不用“部”的原因,是有次序的。
马云: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
柳传志: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有人说柳老的顺序适合初创企业,马云的顺序适合有规模的公司。但我认为多数初创公司也应该使用马云的顺序,即: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 这篇文章先对定战略谈谈我的理解,后面再谈后两者。
定战略
战略即创业方向,或者说公司愿景,定战略就是制定创业方向,类似需要回答“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哲学命题。初创公司商业计划书中有两个内容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是谁”和“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要做什么、做的产品要达到什么目标就是我们的创业方向,虽然很多投资人说早期投资主要看人,方向是次要的,因为方向错了人会把它掰过来。但创业成功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一开始方向不对又能及时转型成功的确实存在,但概率更小,所以从一开始就能把不靠谱的创业方向过滤掉显然是更好的,何必赌创始人能转型成功呢?
那么问题来了,何为靠谱方向,何为不靠谱方向?如何判断呢?
创业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的概念来源于哲学,最早由亚里斯多德提出,是指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和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相当于数学中的公理,不证自明的。
在物理学中,第一性原理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从头算,无需任何经验参数,只用少量基本数据(质子/中子、光速等)做量子计算,得出分子结构和物质的性质,很接近于反映宇宙本质的原理。
不管是哲学还是物理学,第一性原理都强调找到“根”、找到“基础”,从可靠的基础出发,推演自己的理论,或发展自己的产品。
例如,我们中学学习的欧式几何,其中有5条公理如下:
1、任意两个点可以通过一条直线连接。
2、任意线段能无限延长成一条直线。
3、给定任意线段,可以以其一个端点作为圆心,该线段作为半径作一个圆。
4、所有直角都全等。
5、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并且在同一边的内角之和小于两个直角和,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一边必定相交。
这5条公理也有其成立的基础或假设,就是点、线、面是平直的,否则上述5条公理就不一定全成立了。点、线、面是平直的就是其第一性原理。
创业的第一性原理相当于创业方向之所以成立的最本质基础,创业者需要找到这个基础,判断这个基础是否正确,这个基础是否符合趋势。如果基础正确的概率本身就不高,那么创业方向就是有问题的,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成功。
比如那些睡觉时需要带的,检测睡眠质量的可穿戴设备,其成功的基础并不牢固,因为人们的天性是睡觉要把身上的衣服脱掉,东西摘掉,这样一款产品其成立的基础是违反人性的,所以很难成功。
再比如我从事的商业Wi-Fi行业,11~14年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大潮,Wi-Fi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之一,很多资本进入了此行业,大量的商业Wi-Fi涌入市场,免费送Wi-Fi设备,免费拉带宽等烧钱模式启动了,大大小小的商铺、车站等场所有了免费Wi-Fi,商业Wi-Fi的运营者的盈利模式大都是广告和流量,好像Wi-Fi点位一落地,钱也会滚滚而来。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是什么呢?用户觉得这东西方便,好用,经营者有现金流来维护好这样一个重资产的网络。 显然,过去的事实证明这两个基础都不能很好的成立,而且两者互相影响。仓促落地的Wi-Fi热点用户体验没做好(而且公共Wi-Fi达到与4G一样的体验还是存在诸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从而经营困难,资本逐级变冷,现金流紧张使得本来就过重投入的产品雪上加霜。16WiFi年初把全国大部分公交WiFi停运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在创业方向之基础不牢固的情况下不宜扩大规模。
正确的运用第一性原理创业的首属马斯克了,其SpaceX公司的创业方向就是“让普通人也能上太空”,但这个前提是成本要大幅降低,所以其第一个阶段的创业方向是“先能把发出去的火箭回收利用”。既有远期愿景,也有近期目标,既有大方向,也有小方向。
创业者们都需要明确自己的创业方向,而且这种方向是可细化的,能与市场中不止一个使用场景所匹配,说明此方向是有成立基础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创业者搭班子、带队伍辛辛苦苦做出的东西就不是用户想要的,这是创业者最大的痛苦。
创业定战略坑1——只有正确的大方向没有正确的小方向
只有大方向没有小方向就相当于没方向或者方向太多,创业公司没有聚焦是不会有突破的。这种情况容易在技术出身的创业者身上体现,比如现在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大数据是趋势,我的技术是符合AI和IoT大方向的,感觉方向没问题。但是具体用在什么场景却不够明确,或者什么上都能用上一点,但没有绝对优势,解决的不是场景痛点,这种没有单点突破的技术最终是不会被市场接受的。
创业定战略坑2——上来就做平台
就是一个小公司要干一件通常是大公司做的事儿,典型的就是做平台或者试图打通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不过有人会说做平台有成功的呀,比如阿里巴巴,那么大一个平台,当年中国没有支付信用体系时人家就自己做一个,也成功了。我觉得首先是时代不同了,如今的互联网不在是2000年左右的那个时候了,如今的变化非常快,大平台非常耗时耗力,没等做出来可能窗口期过了,创业公司就死掉了。其次,打通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做好的概率很低,因为环节多,假设一个环节做好的概率为90%,如果有5个环节,都做好的概率就降低到59%了,已经不及格了。所以创业公司人力,财力都很有限的情况下,创业方向必须聚焦到某一个点上,把一个点做好做透,否则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