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辈子要读的书很多,但想要都读完却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人的一种天性。因此读书不能有执念,有执念的读书会让“精读”成为负担,会让“略读”和“跳读”成为一种形式。
如何在知识的海洋里迅速的划着个性的皮筏,就是今天我想说三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它们分别是“要点检索”,“首尾联动”和“核心收集”。速读之于我们,不能用囫囵吞枣来形容,而应把像榨汁机、研磨机、高压锅这类的器物作为比喻才较为恰当。如果说精读像细嚼慢咽,那么速读就像借方法和工具的力量吮吸精华。古往今来的书籍有相当一部分像嚼不烂的肉和啃不动的骨,强有力的读书方法和读书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更好的吸收营养,不至于崩掉牙或消化不良。
“要点检索”适用于解决某些问题或对一本书的快速了解。当我们采用“要点检索”的读书方法时,一定要先重点读一读书的“出版说明”、“序”、“摘要”、“推荐/介绍”这类地方,此外还要认真的看几遍书的“目录”。毕竟当我们检索书中的要点,八成是带着答案寻的内容。为了在书中的“多快好省”地寻找解答,就需要我们在之前对各个内容位于什么位置能有一定了解,才能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最好的比喻是把某些书当成《成语词典》、《新华字典》这样的工具书,就能体会”要点检索“的感觉了。拿我自己来说,偶尔会在学习、办公遇到问题时回想起在某本书上看到过与之相关的内容,要是有引用的需要,这个时候记忆力便靠不住了,活用”要点检索“这个方法,可以让一本书通过”找答案“的模式慢慢研读。
“首尾联动”适用于读小说或是中篇的文章。隐约记得之前有看到某个知名人物年轻时读书的方法:先仔细把看书中开头的部分看一看(重要人物一般从开始就会陆续出场),等到对重要人物的性格了解的差不多的时候,预测一下书中人物的结局,然后之间翻到书中结尾看看是否与自己猜想的一致,如一致便弃书换上一本,如不一致就继续读下去。这个办法我也比较认可,我们常常忽视打开一本新书时对开头内容的重视,特别是西方文学作品中一连串似曾相识又各有不同的人物名称,多多尝试一下“首尾联动”的方法就能形成认真对待书籍开场内容的潜意识,这对我们快速阅读小说或是一些中篇的文章都大有好处。
“核心收集”适用于对全篇作品快速地阅览。关于“核心”,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很多不同的解读,比如作者反复强调的观点,频繁出现的人物刻画,不断补充的细节表达,强烈的人物对白或思考等,这些都可能是核心内容。又比如经常编辑文档的人会有所体会——大多数书籍的作者对于想要突出的观点或深刻的画面都会配之“加粗”、“下划线”、标点符号或插图等元素,这些也有可能是作者想要重点体现给读者看到的地方。再比如某些不常见的名词,与众不同的动词或形容词,甚至是某一处与上下文风格不一样的文字描写或大段的留白等,都有可能是核心的地方。由此可见,我们所谓“核心收集”,就是对书中与众不同的地方多加关注,通过对上下文这类地方的收集,我们大致可以抓住书中重点,从而实现快速阅读。
阅读的过程,特别是快速阅读,本身并不是为了装逼或者显摆,是为了用理性与自己讲和,不让内心的混乱将自己推向更糟糕的金地,平和企鹅勇敢地拥抱生活。所以综合以上的内容,三种快速阅读的方法由于适用的场合不同而侧重不同。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需求我们采用的方法也应灵活多变,抛出脑海里固执的“每句话都要看”、“每本书都要读完”、“想不起来上文就回到上文继续读”的固执想法,把方法和工具活学活用,这才是我们读书的正确思路。(OVER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