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获悉了一场伦敦的雅集,下午匆匆前往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门照片是结束后晚上补的。亚非学院的建筑外形和南岸的国家剧院是同一种风格的(见《南岸》伦敦第六天) 。
空降雅集,似乎有点冒昧,身处异乡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亚非学院对每位来访者都发一标签
图片发自简书App
挺好的,证明我曾经来过。
雅集的教室很普通,看不出刮的什么风,当然,中间的古琴和一红色桌旗,静静地散发着它的气场。墙上的幽兰琴社挂旗点出了今天的主题。
左学员右社长
第一位学员上场了,身着青兰布衣。社长也是一袭花袄,今天我穿的兰花袄总算是应了景了。参加弹奏的中国人基本都穿了中式服装,或挽了发髻,很是欢喜。有一广东来客,更象极了从时空隧道穿越而来的“店家小二”。我坐在教室一隅,欣赏着海外的中国风。少有人弹的《列孑御风》、《越人歌》、《长门怨》和耳熟能详的《平沙落雁》,《流水》、《醉鱼》、《酒狂》……
图片发自简书App
神奇的是 “老外出场” ,泠泠七弦上,谁说古调多不弹?《广陵散》《神人畅》,管他哪门哪派在何方。
可爱的英国人
终于,最后压轴,社长“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
图片发自简书App
更令人惊喜的是社长出生琵琶世家,与徒儿合一曲《关山月》,真可谓珠联璧合,悔琴艺不精,好在还会诗词,只能吟唱相合,终以: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琴社举办的第87集雅集了,因为出国,错过了国内好多场雅集,饱了眼福之余,今天总算饱了耳福。海外调玉琴,弦弦拔清音。
图片发自简书App
接着很高兴与琴社众多海外华人共进了晚餐,这是我来英国最热闹的一顿中餐,虽说成都的菜系略带点辣味,终究算是故乡的情,故乡的音……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