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沈阿婆的儿子儿媳终于回乡下来看娘了。
平时,他们很少回来,沈阿婆总是在电话里对他们说:“你们忙,不用回来看我,我蛮好!”他们工作是真忙,周末一天休息,就想睡个懒觉,然后起来收拾收拾屋子,弄点吃吃,看看电视,彻底放松一下。既然娘说她蛮好叫他们不用回去,那就到节日放假再去。
其实沈阿婆的儿子媳妇一直说要接她去城里同住,但她说:“我年纪大了,啥忙都帮不了,不能去给你们添麻烦。”
沈阿婆80岁,确实年纪大了。干瘦的脸上皱纹纵横,背驼得像一张弓。严重的神经衰弱使她常常晚上整夜整夜睡不着,白天哈欠连天精神萎靡,甚至有时脑子会突然短路而分不清东南西北。
“年纪大了,就应该小辈来照顾啊。”沈阿婆的儿媳说。儿媳是个通情达理又心善的人,沈阿婆常常人前人后地夸儿媳待她比女儿还细心周到。
“不,我不去。我在乡下又自在,又热闹。而且你们姐姐也常常会来看我的,你们放心好了。”
沈阿婆的女儿也很孝顺,她曾多次想把娘接到自己家一起住。她觉得,兄弟俩口子工作忙照顾娘不方便,她娘住在她家,既方便她照顾,而且白天院门前走来走去的人多,她娘也不会觉得冷清,如果愿意还可以去隔壁乡邻串门吃阿婆茶。
但沈阿婆始终拒绝。只是有一次摔坏了脚,无奈之下,只得由女婿开车接去住了一段时间,脚稍好一点,她就坚决要回自己家了。
“姐姐上班也忙的,而且电动车骑来骑去个把小时,既不安全又很辛苦。”儿子劝道。
“这个我知道的,你们都不用担心我。”
就这样,子女们只好任由着沈阿婆过着形影相吊的日子。
五一前夕,隔壁乡邻到医院来找沈阿婆的儿子看病,他告诉沈阿婆的儿子:“常看见你妈到河埠头去拎水,问她拎水来派什么用场,说是冲抽水马桶。看老人家摇摇晃晃的样子,真担心她摔跤。”
于是,沈阿婆儿子打算五一放假回去看看情况。
儿子儿媳回去才发现,沈阿婆感冒着,她坐在桌边的椅子里没有一点精神气,桌上的台罩里搁着一碗冷粥和几根腌菜心……
见此情景,沈阿婆儿子对她说:“你今天跟我们回吴江,还是我们留一个人下来照顾你?”
“都不要。”沈阿婆轻声说。
“你不要觉得去我们那里会给我们添麻烦,你这样子,我们即使不留下人来,也肯定得天天赶来赶去来看你,这不是让我们更麻烦吗?”儿媳说。
沈阿婆沉默不语。
“你是不是想让人家说你的子女不孝?”
听了儿子的这句话,沈阿婆终于有气无力地说:“那么我去你家住几天吧。”
沈阿婆坐在车子的副驾上,风呼呼地从车窗缝隙里吹到她脸上,她浮想联翩,曾经有多少次,她坐着公共汽车或儿子的车去儿子家,然后因为晕车而像生了一场大病,昏昏沉沉地睡上一夜之后,第二天开启她的保姆模式。
“以前,每一次临走之前,你爹总会说:‘什么时候你才能不去吴江啊?’……等到我不用去吴江了,你爹却中风走了……”沈阿婆幽幽地说。
这句话听得沈阿婆儿子夫妻俩心里很不是滋味。是啊,从女儿出生到上幼儿园,又从女儿读五年级到考上大学,老俩口几乎两地分居了十二年。娘在他们家几乎包揽了所有家务,爹一个人在乡下孤单冷清地随便打发着一日三餐。他们夫妻俩以前从没有想过,这十二年里,两个老人过的是一种服刑般的日子。
沈阿婆到儿子家之后,在儿子儿媳的照顾下,精神渐渐好起来,她又开始东摸摸西摸摸地想做点事情。
儿媳对她说:“你啥事都不用做,我们会做的。”
“唉,我现在是真的一点用场都没有了。”沈阿婆只好感叹着坐到一边一声不吭地看着儿子夫妻俩忙乎。
看到她这副落寞的样子,夫妻俩决定让她做点事。那天吃完饭,夫妻俩故意碗没洗就出门散步了。等他们回来,果然沈阿婆已经把碗洗好理好了。渐渐地,洗碗、理桌子就成了沈阿婆的专职,她乐在其中,精神也一天天好起来。
她还喜欢上了看蒋雯丽演的电视剧《幸福来敲门》,在儿媳的指导下竟学会了开关电视机。午饭后,躺一会儿,然后起来看电视。午饭是儿媳上班之前准备好的,她只要在电饭煲里热一下就可以;电视频道是儿子出门之前帮她调好的。
有一天吃晚饭时,沈阿婆说:“你们对我这么好,我不要不想回去了?”
“我们把你接来,本不打算让你再一个人住乡下去了。”儿子说。
本来说只住几天的沈阿婆再也没有提起过回家的事。不知不觉三个多月过去了,她的头发长了,儿媳说:“我给你剪。”剪完头发,儿媳说:“索性搬个凳子到沐浴房,你坐在凳子上,我给你重头到脚洗一洗吧。”沈阿婆从来没有洗过淋浴,一则不会调热水,二则几十年来养成了用浴盆擦洗的习惯。可是又怎么好意思让儿媳妇给自己洗澡呢,她说:“不用不用,我自己稍微洗洗就好了,又不怎么出汗。”
儿媳妇坚持,她搬好凳子,调好水笼头,对沈阿婆说:“来,你坐着,身体朝里面,前面你自己擦,我给你洗头擦背。”
沈阿婆一边享受着生平第一次淋浴,一边嘀咕:“罪过煞了,要你给我洗澡。”
“这有什么?以前你帮我们做这做那的,现在我给你洗个澡算得了什么?”沈阿婆的儿媳永远记得,在曾经的12年里,她饭不用烧,衣不用晾,地不用拖,碗不用洗,过得十指不沾阳春水。每次她要伸手做点什么时,婆婆会说“你去忙你的,我来做!”或者说“你放着,去睡一会儿吧。”她常想,这样的婆婆大约是她前世修来的。
之后的第三天晚上,沈阿婆上卫生间,坐在客厅看电视的沈阿婆儿子儿媳猛听得卫生间传出“哐啷”一声,慌忙奔过去,却见她倒在地上。卫生间的灯没有开,她总是这样,只要有一点点光,她就不开灯。
沈阿婆儿子想扶她起来,她说:“你们不要动我,让我躺着歇会儿,我没事的。”
她儿子摸摸这碰碰那地问:“痛吗?”
沈阿婆都说不痛。
儿子夫妻俩的心放下来,连声说:“还好,还好。”过会儿后,他们把沈阿婆扶到了床上,然后想带沈阿婆去医院检查一下,但沈阿婆说自己没问题,躺一躺就好了。
第二天,沈阿婆儿子依然想带她去医院看看。沈阿婆坚决不肯:“你放心去上班好了,我不要紧的,让我再躺一会儿。”
到了下午,沈阿婆女儿得知消息后从乡下赶来。晚上,儿子、女儿、儿媳三人坐在沈阿婆的床边聊天。
“摔一跤,一脚去倒也蛮好的。我都活了八十岁了,有几个人能活到这个年纪?”虽然沈阿婆自昨晚摔一跤后没有说过自己有什么不舒服,但儿女们听了这句轻悠悠的话,心里禁不住生起感伤和悲凉一一他们的娘永远是个不想拖累儿女的人。
大家睡得很晚。沈阿婆儿子和女儿半夜几次起来看沈阿婆,都觉得从轻微的鼻息声里感觉她睡得还可以。
但是第二天一早,沈阿婆儿子起来发现,一辈子都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的沈阿婆,竟已悄无声息地安详地走了一一如她所愿的“一脚去”了。
之后,儿女们才从她的身份证上发现,她走的前一天,正是她八十岁生日。
这位从来没有过过生日也从来不记得自己生日的母亲,是怎样一个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啊!
而这样的母亲在我们身边又何止一个呢?
——纪念去世四周年的敬爱的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