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有没有被过度解读我们暂且不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正在失去一些东西;不可否认,有那么一群人对某些台词或情节感同身受,有那么一群人跟着瞎起哄,也有那么一群人连起哄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比如蔡崇达的《皮囊》,有人含泪看完、有人的眼泪视情节而定、有人读完方知该哭了,也有人读完没有什么太大的情感波动,人们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的,经典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品,去回味,那么洒上几滴泪也是值得的。
至于那些看大话西游看一次哭一次的观众,真的感情很丰富,挺心疼他们的,记得王小波先生给妻子李银河写信时候提到那么一句,“比方说,刘心武写了《班主任》,写得不坏,说了一声‘生活不仅如此!’就有无数的人拥了上去,连声说:“太对太对!您真了不起!您是班主任吧?啧啧,这年头孩子是太坏。”肉麻得叫人毛骨怵然。”
我曾经在写随笔时候写上了这样一则小故事,“我们村里的那只黑母狗啊,总是有意无意的模仿那些高贵的狼嚎,嗷嗷嗷嗷嗷嗷……村里的狗群觉得很有个性,也一顿狂嚎,后来邻村的狗群一顿乱嚎。有一天出游,黑母猪问它们嚎什么,它们相互看了看,‘对,我们嚎些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同情那群人,正如余秋雨老先生在自己的散文里突然发问:“活着或者死去,我们该站在哪里?”人啊,一定要有信仰,奇戈希·奥比奥玛笔下的那几个小孩子,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还不忘初心,甚是难得之极。
其实,不上网之前,完全不曾了解过大话西游,原来地位这么高,作为一个90后来说,星爷就像是从小陪自己长大的玩伴一样,用一个又一个经典的角色,在观众心中筑起一座丰碑,而大话西游也不过是这些经典作品中的一部罢了,而且大家都知道一部经典电影,也离不开经典台词的。也许你被里面的某个情节所打动,也许某句台词搔你心弦,即使没有大话,观众也会因为尹天仇的“不管你看得起我看不起我,我都是一个演员”而唏嘘;因为五师兄的“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又有什么分别”而鼓舞;因为唐伯虎的“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而感叹,星爷他不囿于大话西游,所以才能一直向前走,拍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作品。而大话西游存在过度解读是一定的,但这种过度解读却又是没必要的。
据了解,当时他的大话西游在香港其实并没有达到万人空巷的局面,是进人内地之后,在一群大学生的带动下,才瞬间疯传的,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一些东西的,我们正在失去自己本该有的东西,疯狂的去抓住救助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亦或者把自己所谓的信仰赋于自己也没弄清楚的事物上,还沾沾自喜,真是可惜可惜!至于疯狂解读这部戏的人,真的有那么多故事?他们真的理解周星驰戏里戏外?这部戏真的是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的真实写照?不厚道的说,你问问你身边喜欢大话西游的人,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整部戏表达了什么?就好像“他好像一条狗”这句台词,当初的用意可能确实只是搞笑,也可能是周对自身一些经历的诠释。也正是因为观众结合了星爷自己的经历,就让人不胜唏嘘了,我承认这是一种良性的过度解读,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但那始终是别人的故事;当然,这种自然而然的观影互动是最能够触动人心的,而不是那种在电影中故意留白,故意把想说的话放在电影之外的装B,这就过度解读了。
信仰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包括我自己,其实,我是一个演员,每天在这个大锅炉里面蒸着,日子看似蒸蒸日上,社会一片繁荣昌盛,形式上的大合唱,我也在“嚎叫”,却不明白是不是自己发声,真是可悲可悲!
文章所有权仅属于李土土和李干干的小蜗牛杂货铺
文章放在知乎、微信订阅号上没有人看;陌生人,你好!能鼓励鼓励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