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5.1 周一 晴
在微信群,看到同事的孩子在沙滩上和小狗在一起玩的数张照片,很有感触。那开心的样子让人心醉!却又因为这样的时刻太稀少,而让人觉得我们今天的孩子的可怜!
今天下午值班。上午和表妹及她六岁的女儿一起从老家回赶青岛。他女儿萱要跟我到学校玩。表妹说她下午有点事,表妹夫也加班,没人带孩子。我就带她来学校值班了。
开车到了学校,我问她,你想跟我去办公室?还是先带你参观一下我们学校?她说,还是先参观你们学校吧!我就尊重她的意见,带她绕学校一圈,边走边介绍,她像个小大人一样边听边提出一些问题。
我们转到了操场上,她说要去足球场跑跑。我答应了,他像一匹小野马一样冲向了足球场,时而撒欢儿跑,时而一屁股坐在操场上,有时干脆躺在草坪上打起滚来。我没干涉,我就站在旁边安静地看着她玩,有时抓拍几张照片。
终于玩够了,她站起来,突然发现了操场西南角的体育器材区域,兴奋地奔跑过去。凡是够得着的器材都玩了一遍,甚至攀岩墙也爬了,无奈爬不上去,只得做罢。我又跟随她来到云梯旁,她看着云梯说,我能从这头走到那头。我只当小孩做白日梦了说梦话了。我说,你都够不着,你怎么从这头走到那头?她说,你要帮助我,把我抱上去。我抱着她只想让她试一试知难而退,我断定她根本就拉不住。可是,她不但拉住了,而且真的往前走了一大半。我尽全力保护着她,随时准备接住掉下来的她。我真心的表扬她:你真厉害!她昂起的头,表现出她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我把她抱下来。她脱了鞋坐在沙坑里玩起了沙子,边玩边嘴里嘟囔着大怪物一类的话。我想今天我就做主,让她过个瘾吧!脏就脏点,回家再洗。她妈妈总是教育她要淑女,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她妈妈大概忘了自己小时候是啥样了,上树下河,经常跟小男孩打架,顽皮的要命!我二姨夫给她取名“马猴子”。直到上了初中以后,才有所收敛,开始静下心来学习。后来,山大法律系研究生毕业,当上了法官。不是也没耽误什么嘛!为什么到了女儿这就不让开心的玩了呢?
让小孩顺应他的天性,玩呗!长大了再淑女也不晚。我问她:还想再玩几分钟?她说十分钟。我就又陪她玩了十分钟。
我们往教学楼走去,她边走边说要拍球。我告诉他,今天老师学生都不在,球锁在屋里取不出来。说来也巧,张老师进了校园。我跟小外甥女说,这是教体育的张老师,问叔叔好!问叔叔能不能借一个球玩玩!我们借到了球,她开心在乒乓球台旁拍球玩,绕着场地转圈拍,能一连拍三百多个。拍球拍累了,我们俩坐在台阶上读了一会儿书。我读我的书,她读她的书,安静而专注,我们都很享受。
读了一会儿书,听到有歌声传来。我告诉她是合唱团的学生在排练,她说想去看看他们怎么排练。我就带她来到音乐教室,她站在门外听。一会儿,合唱团休息,征得老师同意她走进教室坐在门边小凳上,认真的听了二十多分钟。我问她好听吗?她说好听,就是太难了,她听不懂。我告诉她,等她长大一些就听懂了。我们离开音乐教室,来到我的办公室,吃了点水果,然后开始读书。
下班了,我问她:你今天下午玩得开心吗?她立马大声回答:开心!我问,哪些事情让你开心?她一一列数:跑、打滚、玩沙子、拍球、听唱歌、看书。我问她最开心的是什么?她说:在沙坑里玩大怪兽最开心!
孩子,就得让他玩!
发展心理学指出:幼儿期是指3岁至6、7岁的儿童时期,相当于幼儿园阶段。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对其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性质具有决定意义。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如下:
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游戏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机能游戏,主要是重复简单的动作和活动,主要是亲子游戏和模仿性游戏。2.象征性游戏,又称假装游戏,是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情景的创造性活动。3.规则性游戏,其突出特点是游戏规则外现,游戏的角色內隐。游戏的竞争性决定了游戏的规则性。童年期及以后,主要是规则性游戏。
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1.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
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
3.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
4.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
既然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这么重要,我们为什么不让幼儿尽情的玩和游戏呢?非要让孩子去识字、背诗、数数,参加那么多辅导班?这是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在该玩的时候不让孩子玩,孩子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阶段补上这一课的。比如:上了大学以后,孩子不再学习,他要补课,补上玩和游戏这一课。
在什么阶段干什么事,在什么年龄说什么话,这是遵循科学和自然规律。违背科学和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无论好坏,生活必当在未来的某日悉数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