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放学对于我当时的年龄来说,是个欢快的日子,那年我小学一年级。
村里的小学,总共并排着三排平房,最后一排是学前班和一年级是一个教室,另外一个教室是二年级。中间那排是三年级一个教室,四年级另外一个教室。最前边的一排是教师办公室,还有就是一些放器材的器材室。教师办公室出门就是学校的小操场。如果仔细看,整个操作唯一能代表它还是个操场的也就是那个被雨水冲刷后,锈黑掉的篮球框架子。
小学只到四年级,师生资源都有限。上学的学生都是周边几个村子里的孩子,印象最深的是冬天。一入冬,仅剩下的几个老师就要赶紧买煤,然后制作煤球。而且教室里生火的炉子,还不是现在市面上能见到的那种,是一种类似大号的铁水桶,用泥黏在里边,中间留下空间用来烧煤。
这种环境上学,对于当时的学生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每天中午的一顿饭。像我们这种本村的学生还好,中午回家吃,但是周边几个村子就不好办了。有些学生在我们村有亲戚,就到亲戚家去吃,没有亲戚的就得选择其它办法了。
周边村子不多,也就六七个,最远的差不多从家到学校也得十几公里。所以中午往返是个大问题。
为什么说我老家的村子是在一个山沟沟里,因为它真的是四面环山,往北走要翻过一座山,再爬过一座山,才能看到其它的村子。往南走,需要翻过一座山,到山脚下才能看到另外的村子。唯一能走出山里的公路,就是盘着山修建而成,如果是冬天一下雪,阳面还好,阴面的雪在天气不暖和的情况下,是很久也不会化掉的。
以前区政府是在我们这块地方,有安排一支养路队的,进行道路的维护。在我小学二年级之前,我爸就在养路队上班,后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没了,
后来也不知道是为了发展经济建设还是什么其它原因,短暂的通过一阵特别频繁的公交车,连接北边的城区和南边的城区。每天多少趟我记不住了,但是基本上40分钟就会一趟车。但是,后来也就莫名其妙的没有了。听说乡里边有人去区政府投诉了,过了很多年,一直到我出去到城里工作,才恢复了公交车。
没公交的那些年,周围的乡邻出行了成了一个大问题。也不知道从谁开始的,有人自己家买了小面的,专门拉人去北边的城里,去南边的城里。乡邻去北边,基本上都是上学的学生,去南边都是去购物。跑车的司机,都印了很多蹩脚的名片,上边只有大大的名字和一个手机号码。见到乡邻,逢人遍发。就跟约定好了似的,慢慢发展到周围的价钱都一样了,十块钱可以从头坐到尾。每天发车司机都是早上出发,无论是北边还是南边,司机都在一个位置停车等待,中午十二点再发车回家,下午再去下地干农活儿。简单来看,这一趟来回,一天能收个一百多块钱,现在看,真有点不值当的。当时却算是个不错的收入了。唯一不一样的就是周五去接北边城里上学的学生,这样的就得提前约定好,去哪个哪个学校,到点统一接人,再给送回到家。
在当时我这种在村里上学的娃,对于这些事儿,感觉很远很远。我家在本村,中午就回家吃。不在本村的娃,近的就回家了,远的很多都带着一个铝饭盒,冬天的时候因为教室生着大炉子,每天早晨我都能看到有些同学将自己的饭盒收在课桌里,距离上午结束前的一段时间,老师还得提前把火打开,提醒热饭的同学将饭盒拿到炉子边上烤。但是夏天就不好办了,那时候有冰箱的家庭都少,我还记得我家里第一台冰箱是新飞的,还是那种带坲水的,后来我爸妈从城里整箱整箱的给我往回买冰棍儿,我还偷着卖给我的小伙伴。
夏天带饭不现实,跟现在不一样。没冰箱,没微波炉。很多不是本村的学生就开始选择带面包、牛奶、方便面或者什么其它的食品。有些条件好的,甚至就直接给钱。我知道最多的,有的人一天能拿到十块钱,去村里的小商店消费。十块钱对于我那个年纪,我觉得真是巨款。也因为学校的学生会到小商店去消费,所以在村里小学彻底关闭之前,它一直开着,卖各种各样的东西。学校关闭之后,它也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因为村里的条件不好,印象里分配到村里教书的老师,很多都慢慢的又调走了,有的去乡里了,有的去其它镇上了,甚至有的调到了城里。大家为了各自的发展都选择了离开。唯一坚守的就剩下一位王姓的女老师,到最后也退休了,就彻底再也没有学生在这里读书了,这个小学也就彻底结束了它的使命。
我确实不喜欢和小伙伴们出去游泳、捉鱼、爬树这些野外生存类的活动。每次村里人都夸,说我老实,也出去野去。但是也没人知道,其实我的性格是真懒,完全是不想动。再加上我又瘦又小,还长得黑。在同龄小伙伴之间我是真的变成了一个异类,大家也知道什么活动可以找我,什么活动不需要找我。而且,我从来不跟任何人打架,因为我根本打不过。
在村里小学的时候,课间十分钟,确实挺热闹,有玩儿丢沙包、跳皮筋、弹玻璃球、拍画。
小时候玩儿拍画,我也记不清楚是谁先有的拍画了。每次都是去村里小商店去买,上边印的各种擎天柱、威震天、能量块、葫芦娃。也不知道谁开始胡编乱遭,我比你大,我比你的大。我比你的厉害,我比你的厉害。总要挣个面红耳赤,就是为了自己能第一个拍,而且还要说出各种各样的理由,那架势如果就跟开个辩论赛一样。现在回想起来,我能百分之百确认,所以人都没看过这些动画片,有些东西都是大家张口就来的,唯一能给我们提供一些编排这些理由的线索,应该就是每张洋画儿背后的简介了。
在我们周围,那时候最稀缺的就是钛师傅(变形金刚里人物)这张了,尤其是那种上边带油的。还有必须要在什么之上的。每人出一张,比比谁大。要是都见过的,比大小就没有异议了。比如我出了一张钛师傅,我最大,那就我先拍。这时候就可以看出手大的优势了,一巴掌下去带起来的风都强劲,也就能拍翻面多一些。再看手掌,红扑扑的。就这么个游戏,玩儿起来就能玩大半天。一直到最后结束,有人欢喜有人忧。输光的人就得回家跟大人要钱,再去买。买完回来再战,乐词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