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已经过了很多天了,除了整天忙工作上的琐碎事,回家还有一堆书摆在那,看着总有种喘不上气的感觉。今天想着还是把四月份的总结写了吧!
谈不上深刻,也算是有始有终。
Part One 一次疯狂
你是如何定义疯狂?
是一个人买票去看了一场演唱会?
是把错过了多少年男友的生日礼物一次性补齐?
是世界太大你要去看看,然后就走到了丽江拉萨?
是……
囿于时间,以及体力,财力等因素,最近一次的疯狂行径是4月1号,恰逢周日休息。想着要做点儿什么,最后脑海里闪念的第一个坐标是东方之门的大裤衩。
参考每天10公里每小时的夜跑时间来算,我住的地方距离大裤衩也就五十公里。骑行的话满打满算三个小时。轻松。
于是下午两点就开始出发,一开始的不以为意和自信满满,到半途因为昆山地段修路,一路坑坑洼洼的。再想到要是半道爆胎,或者出点儿交通意外的话,有种叫天叫地都不会灵验的危机感。
好在三个半小时后,我骑到了大裤衩的下面,拍了张照片发给了老友,配文是“等你”。
战胜了今年第一高楼的兴奋感溢于言表。
这是清明约好了要去的地方,也是左右权衡下的首选。我事先来探个路,仅此而已。
回去从七点出发,然后到十一点左右到家。
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感激这一路的风平浪静。很多时候做了些极不理智的事之后,一个人安静下来想着,总是有种被眷顾的感觉。
隔天身体就亮红灯了,腰简直痛到无法直立。新伤旧疾,我也还活着。感激。
Part Two 人生海海,苏州等你
5月4号,也就是清明节当天,别人都是见鬼,而我却是赴约见老友。
起因不过简单到我问老友假期有没有安排,老友回要不我们去厦门吧?我嫌太远。要不黄山吧?可是已经买不到车票了。最后痛定思痛地来到了苏州,一个完全被我低估了的城市。
在我个人去过的城市排行榜里,北京永远第一,我想此生应该不会变的。再一个就是南京了,接受了他太多的馈赠,又因为他的深厚底蕴而深深爱恋。第三就是苏州了,理由我还没想好。可能是某天离开时,遥远了才更能看清他的面貌,说的感受才最中肯。
与老友相见的瞬间,还是各种冷嘲热讽,我们大抵的招呼方式。已经两三年没见了,感觉一如当初。就算我们各自换了工作,换了生活方式,但是内里的感觉是永远不会变更的,再一个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契合度,气场相投的人总是感觉浑然天成。
第一站是平江路,老旧的、清心寡欲的、小家子气的、哗众取宠的,在这里都能感受得到。
特别点评“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总店也不过六七十个平方,所以有些小失望。我想复制在西塘猫空的场景,点一杯卡布奇诺,在留言簿上写点儿什么。或者就看看别人匿名留言的故事,也能让我某些缺失的情感达到饱和。可是因为行程太满,舍弃了。
第二站是寒山寺,应了那句古诗的名气,可是……
我喜欢敲钟的环节,用最大的力气让钟声回荡整个寺庙角落。回过头来想想,我可能当时没有许愿。
第三站是诚品书店,失望至极。作为大陆第一家诚品书店,也是网红的命,游客比读者要多很多。拍照,打卡,告诉全世界他来了。然后一整年也读不了一本实体的纸质书。
第四站是摩天轮乐园,因为下雨,好多设施都关闭了。但是老友还是圆了摩天轮的梦。我就算了,在天空中的半小时我是坐在最中间闭着眼靠着心算倒数过来的。别问一个恐高症患者以后要怎么陪对象来一场浪漫的夜晚摩天轮之旅,不可能的。要么分手。
第五站是东方之门,我看见社交软件上很多人推荐说等这个大楼运营。好嘛!我的感受就是大型商场。不过圆了我们喜茶的梦,还收到老友送的社会人小猪乔治。
后来晚上在苏州北站,我们就此江湖再见。
我去了上海,继续流浪。
Part Three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
你信缘份吗?
一开始我不信,后来我信了。
去年三月底去的普陀山,今年说要再度去一趟。
我选的同一家旅行团,然后下车就被表哥指着人群中的一个小女孩说,她去年好像也在。
我循着他指的方向看了半天,再想想去年那个女孩的衣着打扮。今年是瘦了一圈,也学会了化妆了。
竟有这么巧的事?
本来我打算4月1号出发的,可是大家时间挪不开,就一推再推。怎么着最后也能遇到?
晚上回宾馆,四五十个人的团,我竟然还是住到了去年的同一家的同一间房。这个概率要怎么算?
去年心不诚,然后各种不顺。在岛上丢钱就很明显。于是今年提前吃了一个礼拜的素食,到岛上的晚上,表哥点了鱼和啤酒,他说,没事,去年也是这么过来的。我抗拒了,只吃了两个素菜。
回来后一个礼拜的某个早上,他发信息说今天才发现身份证不见了,就连装身份证的包都不见了,还有好几张银行卡。他们急得抓狂。我在电话里嘲笑他,是谁跟我说没关系的。
Part Four 后来的我们怎么你了?
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一开始我并不打算看这部电影的,更别说是4月28号当天的首映了。
某天我看周边电影院的预售情况,发觉夜场最后一场只被一个人订了一张票,便截图发了朋友圈,配文是我猜他应该是个有故事的小哥哥。然后老友非要说是小姐姐。于是赌约达成,一张电影票的钱。
当晚践行了,他发了我一个红包。所以电影真的没花钱。不是说这样对老刘不好,但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已经超过了我看过的所有电影的意义了。
电影我暂且不表,因为作为十五年的老粉,怎么说都不公允,还不如不说。其实也写了一篇影评,在微博置顶了。很多人都来说在影院没看懂的都在我这理解了。我很欣慰。
但是后来一系列声音出来,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是怎么了?
票房造假,三观不正,卖情怀……甚至有人说“刘若英”这个招牌还能经得起这样的消费吗?
于是在麦当劳的午后,我气愤地打出了一段文字予以还击。
关于近期黑“后来的我们”电影的,我想说几句:
第一:这真的不适合带目的性去看的电影。
如果你曾在爱情里受过伤,想借着电影找回曾经的感觉,可能这里没有。她不是一般爱情电影那么热恋,故事性那么强烈,这里的爱很克制,也是凭感觉的。
第二:电影和“后来”真的没有关系。
如果你是因为“后来”而来,那就很抱歉了。包括插曲在内的七首歌,没有一首是“后来”。只是片尾的彩蛋混剪了电影的路演和“Renext我敢”演唱会的星光版本的“后来”。算是给老粉的福利,路人甲不会感同身受。
第三:有人说电影三观不正。
这点我很奇怪,到底林见清和方小晓最后做了什么让你们有这么深的误会。不过是事隔经年后在飞机上的偶然重逢,他们寒暄了一下,重温了往日里或美好或暗淡的岁月。仅此而已,并无出格。你也可以将自己带入故事里,如果多年后,偶遇前任,你是不是会打个招呼?(分手不友好的除外)。
还有,我觉得导演处理得很真实了。有人说,一个人一生要谈三次恋爱,一次懵懂,一次刻骨,一次一生。也有人说,在一起的未必是最爱的。所以后来的我们选择适婚的对象都并不一定是初恋。有可能是年龄到了,有可能是爸妈催了,有可能是想要个家了。
第四:很多人说看不懂他们为什么分手?
我上一篇文字写到了原因,很多人评论说电影没看懂的都在我这找到了答案。我很欣慰。诚如导演说的,并没有把他们的结局写成第三者、癌症、车祸、怀孕等,而是在某个当下,大家觉得不快乐了。仅此而已。也许你认为这太过意识流了,并不生活。我想说这是高于生活的感悟,去粗取精,大多分手,甚至离婚的情侣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本质上就是彼此不合拍了,不快乐了。而导演并没有通过一件很明确的事表达出来,可能是时长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其他的。但她说出了最本质的问题。希望你能懂。
第五:职业黑我可能不太了解。
这部电影算得上是被黑最惨的了,包括前几天关于退票的热搜话题。可能是竞争对手,也可能是脑残粉的有意为之。我一直不明白,两部,或者多部电影同时上映,为什么有偷票房,雇佣水军来黑对方的行为?假期这么长,看个几部电影总是可以的,多几部还有可选择的空间。还有电影类型不同,观众的口味都不同,你这么作秀有用吗?脑残粉我就不说了,中国网民实名制真的很有必要。
写完之后,麦当劳竟然破天荒地放了刘若英的“听说”。哈哈,我听她的第一首歌,也是最爱的一首歌。
突然很慰籍,一件事能坚持十五年的真不多。而一个偶像在这二十几年至今都是零差评的存在,怎么让我不骄傲。而就因为她把自己书里的故事影像化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她风雪里的辛苦操劳被有意或者无意重伤,真的很是愤怒。关键她仍旧没有像其他艺人选择关闭微博的评论。
所以我平时很少会去艾特她,只有认为我写了什么很有意义的文字才会艾特她。我怕她太忙,要看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评论。尽量少去打搅。
也许我能做的不多,但我私心里还想看一场演唱会。
呵呵!下一个巡回见。
以上就是四月的只言片语。只是一个总结而已,至于当下的感受在前面的一些文字里应该都有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