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1

环境专业:双碳行业的政策你知道多少

双碳行业很火,但是想要进入,大家都很迷茫,最近国家也在研究如何培养双碳方面的人才,加强双碳认证的工作顺利推进。认可协会在不断地推进人才培养制度。

目前双碳领域的人才非常紧缺,现在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就是专业人才缺少,国家开始深挖行业的专业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充分发挥优质资源,比如高校、行业协会、优秀企业、认证检测机构各自优势,帮助双碳领域从业人员提升综合能力。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到明年基本完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认证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直接涉碳类和间接涉碳类。直接涉碳认证规则是指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为基础。包括:产品碳标识认证、碳相关管理体系和服务认证;间接涉碳:绿色产品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这些都是为碳达峰和碳中和做铺垫。企业做碳相关的认证必须满足认监委的要求,但是要符合这些原则:不违背碳减排、碳清除、碳披露、碳中和的发展要求,不得与国家认监委和国务院的相关认证基本规范和认证规则相抵触。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的低碳化要求,建立统一推行认证制度,认证目录,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标识。逐步开展碳足迹等标识认证。不违法有关涉碳法规和标准规定。

国家推行的重点任务:加快建立直接涉碳认证制度体系、统筹协调间接涉碳类认证制度体系、规范涉碳认证规则备案、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开展认证试点示范、建立认证评估机制、推动认证结构采信、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对认证机构的相关要求,涉及文件的相关内容包括类别划分:

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根据认证目的与需求不同,分为碳减排/清除、碳披露、碳中和三类。

(一)碳减排/清除类

1.产品认证

用以证明产品(项目、技术)的温室气体减排/清除效果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

2.管理体系认证

用以证明组织的温室气体减排/清除能力,引导组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升组织碳相关管理绩效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

3.服务认证

用以证明服务的温室气体减排/清除能力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

(二)碳披露类

1.产品认证

用以证明产品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清除等相关信息及其一致性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并能够实现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

2.管理体系认证

用以证明组织对温室气体排放、清除等相关信息的管理能力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

3.服务认证

用以证明服务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清除等相关信息及其一致性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并能够实现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

(三)碳中和类

1.产品认证

用以证明产品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零,或实现净零排放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绿色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

2.管理体系认证

用以证明组织(活动)具备保持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零,或实现净零排放能力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合规性管理体系认证)

3.服务认证

用以证明服务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零,或实现净零排放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服务体系认证)

四、内容要求

(一)通用要求

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适用范围;

2.认证依据用技术规范、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

3.认证人员条件及能力要求;

4.认证模式(适用时);

5.数据质量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背景数据库选取、数据选取的原则以及相关质量要求等);

6.特定领域的温室气体量化方法;

7.认证实施程序(包括但不限于申请与评审、方案策划、现场检查/审核/审查、认证复核/决定等);

8.获证后监督及再认证程序;

9.认证证书及认证标志要求;

10.认证证书状态变化条件。

(二)各类别特殊要求

1.碳减排/清除类应当包括对认证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基准线的描述,以及确保减排效果符合性的要求。

2.碳披露类应当包括规范指导企业建立确保披露的相关信息具备持续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的能力,并能够实现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管理措施。

3.碳中和类应当包括遵照以自主碳减排策略为主,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再通过碳抵消方式中和无法避免的排放量的原则。

(三)其他要求

1.提请备案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名称不得含有“审定”“盘查”“核算”“核查”“核证”“验证”“标签”“报告”等字样,不得与国家统一推行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名称相同或相似。

2.认证依据选取应合理、恰当,且符合特定领域备案认证规则的认证特性要求。鼓励认证机构优先选取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为认证依据。不得仅采用国内外相关减排机制,如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清洁发展机制(CDM)、核证碳标准(VCS)、黄金标准(GS)等规范,作为认证依据开展直接涉碳类认证活动。

3.背景数据库或排放因子选取应当公正、科学,且符合我国产业发展实际情况。鼓励认证机构优先选取本土数据库或企业实景数据开展直接涉碳类认证活动。

认证机构的春天来了,各项政策都在推进,有能力的机构可以拓展自己的认证范围,增加业务来源,随着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后续业务量应该会增加。想在这个行业长期发展,必须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果你们有机会去方圆认证、中环联合、中国质量认证、北京化工大学,能去这些单位上班,就在内部好好学习,他们都是双碳相关认证的先行者。今天推荐阅读《一生只做一件事》,欢迎大家点赞转发,点击在看,希望了解更多行业知识,可以关注我,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环境专业:双碳和ESG涉及的标准汇总 双碳涉及的标准很多,尤其碳足迹,现在国家已经下发指南,后续每个省市都会出具大...
    花阡陌2022阅读 35评论 0 0
  • 因为工作的缘故,近期对中国碳排放市场做了一些简单调研,以后可能要长期关注,也算是入门。但本人一直对主旋律行业、电影...
    我想叫牧之阅读 632评论 0 0
  • 内容来源:由编者整理汇总自网络公开资料。 轮值主编| 智勇责编&值班编辑| 少将 第 7041 篇深度好文:515...
    笔记侠阅读 214评论 0 2
  • 环境专业从事ESG工作,必须掌握的几个标准 环保行业20多年工作经验,高级工程师,职业咨询,绿色认证咨询 近期,很...
    花阡陌2022阅读 74评论 0 0
  • 碳中和是一场马拉松,在这场长跑中,任何有助于能源结构改革、生产生活改革的新技术、新思路都值得去不断尝试,必须聚焦能...
    碳行者阅读 32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