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到了晚饭时间,腼腆羞涩的我,居然没有拒绝主人的好意,爽快地和他们一家人围坐在了饭桌旁。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上高中时的普通一天。我现在记不起来是孔晓辉同学邀请呢,还是我不请自来,反正那天,我在她家玩了一下午。
高二分科时,我和孔晓辉同学分到了873班。她性格外向,天真活泼,傻乎乎地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她父亲是我们当地建设银行的行长。出身“显赫”的她,言谈举止却不像“富家”女儿。她嗓音尖细,讲话无遮无拦,颇似一个冒失鬼儿。她总是一副笑盈盈的样子,开怀大笑时,嘴巴里的口水常忘情地耷拉下来,她用手拨拉一下就算完事了。
我是泥娃子出身,平日里邋里邋遢的:常年穿着的绿军衣上,镶嵌着靶子一样的圆孔补丁;头发一个月也难洗上一回;荒草一样的胡子,漫无边际地疯长着。
我至今想不明白,如此邋遢的我,怎么能受到孔晓辉同学的热情相邀呢?谁又能想到,胆小自卑的我,为何敢这么大胆地登上她的家门呢?
所有的困惑,相对于曾经的青葱岁月,也许只是吹面不寒的一缕春风,抑或是酷暑夜空的一道闪电,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
她父亲看起来比我预想得年老些。他话语不多,慈眉明目的,虽然是第一次见面,我心里也愿意和他亲近。她妹妹不但和她长得像,而且性格也如姐姐一般活泼可爱。与她不同的是,妹妹的脸蛋红扑扑地,眼睛更加明亮有神,性子也较姐姐沉稳。她母亲那天不在家,晚饭是父亲做的。
饭桌上端放了两盘菜,一盘是醋溜白菜,一盘是生调胡萝卜丝儿。小箩筐里盛放着几个馒头。碗里的稀饭冒着热气。
我开始以为碗里盛着的是小米稀饭,吃到嘴里了才知道是玉米糊。
我最讨厌吃玉米糊了。母亲做得玉米糊,仿佛穿着金黄外衣的大米饭,筷子插进去也不会失重倒下。即使没有馒头,满满一碗“稀饭”也可以把肚皮打发得鼓鼓囊囊。
孔叔熬煮的玉米糊,稠稀均匀,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一如他的个性,不温不火、沉沉稳稳。
这一顿饭,我把碗吃了个底儿朝天,每一颗饭粒都嚼得津津有味……
回去的路上,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因为发现了饭桌上的秘密,而感到了不可思议:
“孔晓辉家里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啊!第一次见面,她的父亲、妹妹怎么就让人感到那么可亲呢?行长一家吃饭怎么和咱老百姓家里的饭菜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