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泰戈尔说,是鱼与飞鸟的距离;张小娴说,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对我而言,是“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知道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还不能过好这一生,就非常形象的说明了“知道却做不到”的情景。
“知道”和“做到”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元认知(Metacognition)能力。元认知就是认知认知,第一个“认知”是动词,第二个“认知”是名词。也就是说,元认知是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和理解,思考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合理、有效。它是最最最基础的能力,是构建其它能力的基石。
“知道”是“做到”的根基,没有“知道”就无从谈起“做到”。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对于刺激,会采用最节能的方式做出反应,判断,和相应的行为;而这些是否正确的,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改进,都需要思考,而思考是非常消耗能量的。所以思考并非天生,而是我们需要后天刻意锻炼的,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就是思考能力的差异,这就是我们提到的知道。当你头脑里没有一个概念时,就算真实的存在,也不会被认识,例如磁场这个概念。当头脑里有个错误概念时,就会做出错误的行为,哪怕怀着高尚的目的,例如罗马教廷对日心说跟随着的强力迫害。所以建立正确的思考,以及随时对这个思考保持监督就非常非常重要了,而元认知就是这个监督的能力。
有了正确的“知道”,怎么才能“做到”?答案是:快速入门,刻意练习,将行为内化为习惯。人一天的行为,5%是由思考做出,95%是由习惯做出,所以好习惯胜过好毅力。要想养成好的习惯,就需要反复,刻意的进行练习,建立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让肢体“记住”该怎么做。
我们在做一件事时,碰到的第一个拦路虎是不愿意开始。我们的头脑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念头,让我们拖延着不肯开始,例如做不好怎么办?别人笑话我怎么办?做了没效果怎么办?做了会影响别的事情怎么办?......解决方法:赋予意义。如果我们能给我们即将要做的事情一个无可替代的意义,就会极大的减少开始的难度。
当我们开始以后,要快速入门, 尽快掌握最少可用知识,然后把它用起来,这是从“知道”到“做到”关键一步。例如“英语”,很多人从小学、中学开始学,可始终处于要么开不了口,要么开口说不好的尴尬情况。其实英语不是靠学的,而是靠用的。如果能够坚持用英语看新闻,看小说,跟人交流,自然而然就会表达的更流利,更准确,更地道。而不是积累足够的英文词汇,在脑子中想好一句完美的英文表达,再把它说出来。
开始使用后,就要不断的反复的刻意的练习,很多人的放弃,都是在重复的次数太少,远远没还达到掌握需要的量级,所以没能形成习惯。在这个阶段,需要具有“长期”的执行力,运用耐心和耐力,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改进,如何提高上,时间必回给予回馈。
从知道到做到,短短几个字,要跨越的距离却是巨大的;需要经历锻炼元认知,赋予意义,快速入门和刻意的练习,直至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