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半出发,赴西站。目标,江城武汉。
票是两天前就在手机上订好了的。八点准时发车。因这趟车是始发车,3号车厢人很少。我的座儿本不靠窗,左右无人,我就坐了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窗子照在我的身上,照在我随身携带的这本书上。
似乎多年没有坐过南下的列车了。本来我坐火车的机会也不多。有了靠窗的位置,我的眼有福了。深秋的田野,广袤的大地,斑斓的色彩,怎么看,都像一幅油画。车过驻马店,过了明港,有了起伏的小山,小山的线条是那么柔和,使得画面更立体,更富有层次。过了信阳,出现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黄色的稻田,还有,亮闪闪的小河。大地,以他的热情拥抱了我。
孝感车站美得不像话。斑驳的白色的墙体,绝不是一个平面。满墙的爬山虎,走过青葱的岁月,卸了夏日的浓妆,霜叶般红而不艳,岁月从不败美人。爬山虎四季都是美的,哪怕冬天,洗尽铅华呈素姿,也耐看。
不知不觉就过了长江,江面没有想象中的开阔。
素来亲水。下了车,直奔东湖。湖面确实不小,岸上杨柳依依。游览过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绍兴东湖,武汉的东湖似乎没有激起我多大的兴致。在湖边走了几步,踱步进了武大的东门。
校园很大,古木参天。有高等学府的厚重气象与儒雅气质。走在校园里的人,老者气定神闲,少者意气风发。保安很热情,主动给你介绍“国立武汉大学”,建议你在牌楼前拍照留念。
黄鹤楼是必须去的。天气晴朗,游人如织。登上黄鹤楼,望了一会儿长江,我便下了楼,恍惚觉得身在南京的阅江楼。
四点返程。
在来去的高铁上,读了两篇闫老师的课堂实录《祖父的园子》和《伯牙绝弦》,也读了品评这两节课的文章。张自福老师和吴小建老师评闫老师的《伯牙绝弦》,言辞犀利,有明显的批评意味。毋庸置疑,两位老师都有水平,有责任,有担当。而闫老师“照单全收”,毫无遮掩,也真令我感佩!我曾听老师说过:艺术是需要争鸣的,课堂艺术也不例外。一节课,从不同的角度品评它的得与失是很正常的。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对修正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有好处。
在旅途中读书心似乎格外宁静,经由闫老师的解读,你能渐渐品咂出萧红文字的好。你才对于漪老师说的“一个个汉字就好像是画壁上的一幅幅画,争先恐后地向你诉说它的喜怒哀乐,它的喧嚣宁静,它的幽默沉思……”有了更深的体悟。
江城一日。一人、一书、一湖、一楼,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