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县城,新修的外环公路道口处,经常看见一位卖鸡毛掸子的老人。老人大约七十多岁,身体消瘦,但看起来身体还挺硬朗。
虽然生意并不好做,但老人每天都骑一辆自行车,车后插着十几个鸡毛掸子,准时出现在那里,几乎风雨无阻。古老的传统手艺,和这崭新平展的公路,翠绿的花花草草,似乎有些不和谐。见得次数多了,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我想走近老人,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
递给老人一颗烟,我们攀谈起来。老人见我竟然对这个感兴趣,就好像遇到了知音,更好像打开了尘封多年的记忆,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我发现老人是那样健谈。
老人姓李,是邻村的,离这有十几里路。做鸡毛掸子,已经几十年了。膝下有两男一女,两个儿子都做废品收购,生意很好,女儿已经出嫁,他现在和老伴在一起生活。不缺吃,不少花,子女又都很孝敬,应该可以安享晚年了。
可老人有个倔脾气,就是不想舍弃自己的手艺,孩子们怕不安全,多次规劝,毫无效果,干脆放弃,爱咋滴咋滴,只要老人开心就行。
从此,老人就像得到了特赦,依然故我,自得其乐。每天坚持做鸡毛掸子,然后骑车出去出售,虽然一天也卖不掉几个,有时还不开张,但老人依然选择坚守!为啥?老人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你不知道,我十几岁就开始做这个,离现在都五十多年了。想当初,谁家没几个鸡毛掸子啊?赶上哪家闺女出嫁,鸡毛掸子就是必不可少的陪嫁,红艳艳的喜兴好看!俺手艺好,十里八村的人都认可,生意非常好!”老人说到这里,狠狠地吸了一口烟,缓缓的吐出来。烟雾顿时弥漫的那张沧桑的脸,但依然能感觉到深邃目光里的坚毅和自豪!
我仔细看了看,老人做的鸡毛掸子的确非常棒,结实耐久,毛色鲜艳匀称,堪称工艺品!
“想当年,就靠这手艺,我养活了一大家子人。如今,人们生活好了,不比从前喽!可我实在舍不得丢掉!我身子骨还行,每天出来转转,能卖就卖,卖不掉,心里也觉得舒坦!”老人扔掉手中的烟蒂,呵呵地笑着。
我们应该为老人鼓掌!他的勤劳,朴实,坚守,成为众多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是啊!风风雨雨几十年,多少艰难,多少磨难,就靠一双勤劳的手,闯了过来,是何其不容易!花花绿绿的鸡毛掸子,是他曾经的岁月,是他逝去的青春,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
夕阳已经映红了大地,老人依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如同一座古老的雕像,坚守在夕阳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