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什么? 众说纷纭、众口难调。主流吃货认为,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也有人提出应该吃馄饨,喝羊汤,等等。总而言之,冬至吃的东西是有讲究的。
记不太清楚这些年我自己如何过冬至,反正如果在北方就跟着吃饺子,在南方就跟着吃汤圆,家里如有冷冻馄饨就煮了吃几个,没有定规。 有一年的冬至在汕头过,只见当地家家户户虔诚地摆上各色供品拜祖宗,才知道传统文化在国内其他城市(比如魔都、帝都)没有得到多少延续,现代化生活使得一切都很实际、很快速,冬至吃什么确实没有那么重要。
不过,我小时候的上海还是讲究过冬至的,虽说那些年因为破四旧、破迷信等运动, 拜祖宗这样的事情最多偷偷摸摸地做,但是难得搞点好东西吃还是可以大模大样地进行的。 听老人讲:“冬至进补,三春打虎”,冬至那天吃补品最为有效。虽然七十年代是配给制,什么都要凭票供应,然而架不住人们对于健(mei)康(shi)的向往,冬至那天肯定是各显神通,每户人家都端出几道硬菜,给全家人的辘辘饥肠添上些油水。记得小朋友们第二天回到学校上课,课间还会兴奋地向要好同学讲述昨晚吃了啥好东西,一张张小脸红扑扑的格外精神,嘴唇也都红嘟嘟地饱满滋润,依稀还泛着油光。
如果我可以回到从前,那么回答冬至吃什么就丝毫没有难度,我认为冬至最应该吃冰糖蹄膀,什么饺子、馄饨的都太单薄,不足以抵挡凛凛寒风。要知道在那个凭票的年代里,弄到一个蹄膀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冬至那天的蹄膀制作和往日又不完全相同,要配上木耳、金针菜、红枣等佐料,还要大量的冰糖(糖也是凭票供应,而且市场上冰糖不是随处可见),再用料酒、酱油等调味,在煤炉上慢慢地炖上好久。 这道菜端上桌时,全家都喜气洋洋,一扫平日的节俭谨慎 - 以“进补”的名义,这只蹄膀是一顿内解决的,而不是像往常那样分好几顿下饭吃。炖得烂烂、糯糯的肥肉以及甜香入味、粉嫩易嚼的栗子肉(蹄膀的瘦肉)瞬间就分进每个人的饭碗中,作为配料的木耳也炖出粘粘的胶质,用这样的肉汁拌饭, 胃口又开了许多。“冬至大过年”这句话在小孩子的心目中就是可以像过年那样的大吃大喝,毫无顾忌。
这样一道大菜下去之后已经非常满足,再能有一道点心的话就更是锦上添花。 以前我祖母在世时会在冬至准备一道特别的甜点 - 猪油黑枣, 那是用猪板油和黑枣一起隔水炖,成品又香又甜。 那时没有空调,上海的冬天非常冷,很快猪油就凝固起来,雪白雪白地衬着乌黑锃亮的黑枣,煞是诱人。之后的每天放学就有了念想,不再和同学混在一起跳橡皮筋,而是早早回家“进补” - 吃上几颗甜甜的猪油黑枣。
冬至吃什么?今天看来,从营养角度是否需要大量“进补”不得而知,但是和谁一起吃才最“补”?需要好好想一想。 非常喜欢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的一句话:“当没有人记得你,你就真的死了“。而爱,是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