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刘润演讲的5点启发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刘润2024年度演讲《进化的力量》讲完过去有些天了,我昨天刚抽出时间认真看完,四个小时的演讲内容确实很多,整体看完,感觉有些话想说。

我知道现在对他演讲的评论声音很多,但我不想,也轮不到我来做评论,毕竟我不是去找茬的,我是去学习的。看完,有些收获,记一笔。

01 广告原来可以这样做

第一次知道,广告竟有那么多创新的形式。比如个人广告。原来可以个人租一块地铁大屏幕,给自己做个广告,可以纯粹有目的的,比如找工作,找另一半的;也可以是毫无目的的,就只是想要“炫”一下,比如展现我很酷,耍个帅。

第一次知道,软广可以植入的毫无痕迹。

这不是在演讲文中看到的,相反,是我看完演讲全文之后,有一个奇怪的发现,哎,文中怎么没有显眼的硬广啊?那他这演讲怎么赚钱啊?

直到事后我看了相关的评论文章才知道,原来他的演讲案例中就有做植入。事实证明,我真是操心多了。人家办一场那么声势浩大的演讲,怎么可能不赚钱。只不过广告做的隐蔽一点罢了。这种植入,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将软广作为故事植入。

毕竟,他的演讲中有很多的故事,故事的背后都是企业或者个人,植入起来毫无痕迹。

02 乙方竟可以做得这么有底气

演讲中有关于华杉的故事让我挺受触动。

故事中讲到,他每天晚上九点半睡觉,早上五点起床,已经持续了五六年时间,从不间断。早起之后最好的时间会用来写作,因为他给自己的小目标是,58岁前写70本书,总共是1000万字。在此之外,他每天还要看书一小时,学英语45分钟。

看到这里,我赶紧去查了下华杉的年纪。71年生人,今年53岁。

在我们惯常的认识中,这个年纪的人,慢慢熬到退休就好了,还折腾个啥。可人家不一样。

这样的不断精进,让人家足够有底气,哪怕是做营销咨询的,也可以底气十足的说他们从来“不投标、不比稿”,不主动参与行业的内卷。

当然,对比我表示有一丢丢怀疑。不过,这不是重点。

说到底,他们的做法是,一直卷自己,一直精进自己,让自己有足够的底气,去应对外界的变化。

受他的激励和刺激,我也忍不住在想,咱是不是也可以定个小目标,比如定个五年计划,到2029年,写10本小说。

具体做法无非就是分解目标,就以每天写2000字计算,一年就可以写72万字,逐渐积累确实是个很可观的数字。

03 人学习的对象可以是世间万物

演讲一开始,就是讲面对遇到的各种难题,想要寻求解决办法,但在人类的维度找不到解决办法,怎么办?向大自然学习。

这也就有了他后文中总结的:

水流太急,养分太少,怎么办?虹河苔的解题思路是:不下牌桌,微利生存。

对手环立,危机四伏,怎么办?龙脑香树的解题思路是:饱和创新,实力碾压。

天气恶劣,意外频发,怎么办?天山雪莲的解题思路是:储存能量,延迟开花。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的第一反应是,真能扯啊,这些植物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的进化,经历多少的牺牲才能生出这样的本领,人可不一样,人只不过就活短短几十年而已。

但一转念又觉得,他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值得学习,或者说,在以往我们曾无数次用过,却没有觉察到。

比如,以前我们总是会讲一个关于“竹子四年三年不长,一夜千尺”的故事,来表达人要耐得住寂寞,厚积薄发。

比如,以前我们总会讲一个关于“老鹰去喙重生”的故事,意在表达重新出发必须经历痛苦的磨砺。

还比如,“狼和小羊”“东郭先生”等各种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其实说到底,都是在用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甚至所有的一切来做比,来启发我们,帮助我们成长。

这当然很有积极意义。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获得启发之后呢?自己的路还是要去摸索,千万不要盲目,那些只不过给我们一个信念和激励而已。

04 道理无人听,故事得人心

演讲一开头,刘润就讲到,往年的演讲结构都是“趋势+潜在机会”,今年要换个新结构,变成“难题+解决思路”。

我仔细一想,还真是。往年的多场著名的演讲采取的都是这个结构——趋势预测+故事+潜在机会。今年虽然换了结构,但是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仍然是故事。

比起那些干巴巴的道理,故事真的是非常有生命力。

电影、电视剧,讲的是一个故事;小说,讲的是一个个故事;演讲要吸引人,必须讲故事。

人天生对故事感兴趣,却对道理无感。

所以,会不会讲故事,能不能写一个好的故事,真的很重要,需要学习,值得学习。

05 可以学习,但要有思考,不要被带偏

这是一条延伸的启发,是看了整篇演讲之后,针对别人对其评价触发我的思考。

有个投资人非常犀利的分析说,千万不要相信他,否则会被带到沟里去,因为在他演讲的案例中,就有一家是他熟悉的,那些爆出来的数据明显是美化过的,目的无非是借此做广告而已。

再结合去年发生的对于门店盈利水平的测算引发争议的事实,据此判断演讲者不懂商业,演讲只是商业领域的知音体。所以告诫大家要警惕。

对这番分析,我深以为然。

刚好,昨天2024年的胡润排行榜发布,你会发现,那些上榜了的非常厉害的商业大佬,是鲜少对外去讲自己成功史的,更别说去开什么课程做什么咨询教别人来做企业了。

为什么?

因为商业的成功是很难复制的,个人的努力当然占了一部分因素,但更多的是各种机缘巧合、时势、运气加持作用的结果。

所以,当一个人很自信地告诉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只要这样或那样了就能将企业做得多么多么成功,那要么是他无知,要么是他明知道做不到却要靠这种忽悠去赚钱,别无其他。

再联想到我此前接触的一些老板,但凡那种热衷于去上各种商学院、上研学课程的老板,最后在自己公司瞎折腾的,一般都折腾不出好结果来。

所以啊,听归听,看归看,但要有自己的思考,千万不要随便就被那些看上去很感动的故事、案例带跑偏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