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世纪福音战士》中作者指明了使徒为什么被人类武器攻击毫发无伤的原因,那就是使徒拥有一种绝对恐怖领域,即AT力场。而作者对于AT力场的定义也很妙,是自我与客观世界分割开的墙。人类原来也是使徒,但没有选择以使徒的身份活下去,人类分裂成无数个体,AT力场也变得十分薄弱,成为人与人之间的“心之壁”,因为“心之壁”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猜疑,嫉妒等情绪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些设定在我看来很有道理。
记得有一次从食堂和朋友吃完饭回来,走在一条小径上,前面几位并排着走,走得很慢,嘴里说着一些我不想再听到下一句的话,我想越过他们,但要我说话是不可能的,我不会以为这种事说话,我用了更高明的办法:我吸了口烟,把浊气吐到某人的后脑勺上,这下他自然是闻到了,他的思绪从对话中惊醒过来,给我让出了路。事后,我朋友对我说,你这样不太好。烟吐到别人脸上了都。我说第一,我吐到后脑勺上了,第二,他不认识我,我们之间的“心之壁”可以巧妙地在这件事上保护我,他不了解我,所以他有所顾忌,不好发作。
昨天一直在和朋友回忆学驾照的日子,谈到了我们和其他学员接触的事情。我向来对陌生人没太多兴趣,不想认识别人更讨厌别人了解我。因为我对陌生人有两个描述:
第一,陌生人是移动的雕像。陌生人就像坐着滑板的雕像,走在街上,你会看到陌生人都是一样的疲惫呆滞。如果突发变故,比如你滑倒了,或是在地铁里和人吵架大打出手了,陌生人会刻意保持住面无表情的表情。你滑倒了,他们忍住笑,憋的很难受,却有一种完美胜任角色的成就感,面无表情在陌生人这里是礼貌和道德的基石。你和别人发生争执,陌生人彻底不动了,岿然不动成为了他们的保护色,在这种保护色下,他们可以舒舒服服地继续当观众看着你们争吵。因为在现在这个很有修养的社会里,表露出纯粹的愤怒已变成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人们生活中充满了礼貌的微笑,他们想看点刺激的。但想欣赏这纯粹的情绪演出,就要自己首先收敛所有情绪,对错是非全都不要考虑,一定要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当他感受到自己有一种和环境融合石化的时候,他就可以安心欣赏了。
心之壁主要体现在陌生人身上,你们互不知双方底细,每一步都要摸黑前进。双方都害怕做出出格的事,但是我出格了,对方也不会抗议,他只能忍,因为他不了解你会有什么反应,他不了解他抗议后会不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心之壁固然是人痛苦寂寞的来源,但若能巧妙把握其中的度,你会发现你做一些很奇怪很有趣的事别人也不会对你指指点点。
第二,陌生人不是人,是狗。这么说好像有些过分了,应该说是动物。庸人占了世界人口的绝大部份比例,我也是其中一员,不过我虽是庸人却不喜和庸人交流。庸人不是那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将才,庸人是那种条件反射的狗。狗你给它食物它会高兴,踩它尾巴它会逃跑或咬你。这是很简单的反射,情绪反射。庸人的言语行为不受智力支配,受情绪支配,这也就使对话变得很无聊,从第一句就可以模拟出接下来每一轮的问答。这又有什么意思呢?他的每个回答都能想到。与此人对话不如与猪对话,因为毕竟还可以和猪说说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