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功能的抑制
大约有5%的能力问题是与智力有关的,其他的95%与能力有关系的事情都跟自我功能压抑有关。
比如:一个人数学学得不好,并不是他的智力有问题,有可能是他跟数学的关系有问题,或者是跟数学老师的关系有问题,或者是他应用了某种防御机制,压抑了自己的数学的能力。
1、精神运动性抑制
在某种愤怒的情感的冲击之下,这个人因为害怕自己因为愤怒攻击了别人,这样子他就让自己浑身无力,特别是用于攻击的手或脚没有力量。
“我气的全身无力。”
分析:我害怕我的愤怒变成直接对别人的攻击行为,所以我潜意识地让自己变得浑身没有力量,这样我就不能非常强有力的打别人了。
精神运动性抑制与癔症之间的关系?
癔症有两个典型症状:转换症状、分离症状。
精神运动性抑制就是癔症的转换症状,也就是说他本来是一个心理的、情绪的问题,他没有办法用一般的表达情绪的方式来表达,他只能够通过让自己的身体出现一些状况来表达他的情绪。
精神运动性抑制是一个虚弱无力的状态,在往前一步就是躯体上的瘫痪。
比如:一个画家在要举办画展前手臂瘫痪了,他去做检查检查不出任何问题。后来心理医生分析为:你的潜意识认为你成功举办了画展,就相当于攻击了你的同行或者亲人,所以你用手臂瘫痪的症状让自己不要成功举办画展。在画展回去反复思考这句话多日后,他的症状也就好了。
从防御机制上讲这个与攻击转向自身是一件事情吗?
可以这么说,但在转向自身之后呢,他还有一个转换症状,他不是用抑郁情绪(抑郁情绪是攻击转向自身),而是用躯体的瘫痪或者乏力,替代了情绪变得低落。
2、说话的能力
分为:口吃;说话声音很小
结巴
动力学对结巴的解释:一个人如果内心有这样的感觉,他如果流畅的表达了之后,就感觉到自己流畅表达后的愉快感,是某种性欲的满足,或者说那种流畅感制造了对他人肆无忌惮的攻击,为了回避这种感觉或者是攻击,他就会让自己说话变得结结巴巴,这会减少他的内疚的感觉。
在一个小孩被母亲或其他人高度关注的时候,这些关注就会把他所说的话切割成碎片,他就变成了结巴。所以这还是一个关系的问题,或者说关系中间的心理动力学问题。
为什么着急的时候会比不着急的时候更结巴?
着急的时候,攻击性有太多,我越不能让他流畅地出去,因为这会造成对他人巨大的伤害,有可能有不可收拾的后果,然后通过逆转的方式使攻击性向内,攻击性向内后就会把破碎的语言变得更加破碎。
当我们的攻击性不能象征化地用语言表达时,他就会转变为行动,所以这也可以是一种退行的防御机制。
一个人不结巴,但说话不够流畅,就是情感联结性不强,这实际上也属于说话的自我功能的压抑,只不过它的程度比结巴要稍微好一点点。
说话声音很小
动力学解释:当这个人把他说话的声音的量,跟他从事与性有关系的活动的时候声音的量,等同起来的时候,他的超我就自然会让他不要把声音弄得太大,因为这样别人会听见。
例子:一个男性成员在小组里面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然后曾奇峰就用很大的声音,给他做了一个解释:你实际上说话声音可以大一点,因为说话不是叫【床。他领悟了之后,明显说话声音变响了。
这个干预过程实际上就是潜意识意识化,因为他潜意识认为他说话就是在参与被禁忌的性活动,弄出太大声音这样让别人知道,他的超我就会对他这种状况进行打压。
3、阅读能力的丧失
我们从小孩身上可以知道,当从书本上阅读了一行字并弄懂什么意思之后,会获得极大的快乐。
有好多还保护良好阅读习惯的成人,实际上他们在小时候就能够从阅读中间获得很多的快乐。
有一个26岁的女孩,读一段应用题,所有的字他都认识,但这段文字的意思她不知道。一段语文的课文,她每个字都认识,但是她不知道整段话说的什么意思。
对这件事情的动力学解释:如果她理解了整段话的意思,就表示,他满足了自己某种被禁忌的性的欲望,而这是被她的超我不允许的。
所以很多人自我功能的压制就是把自我功能降低到本能这个层面,然后超我对本能进行打压,然后他这个自我功能就丧失了。
如果孩子看到了一些不应该被看到的画面,比如说:性、灾难画面等,这些东西对他的视觉冲击太大,所以他需要关闭自己的视觉,使自己不要受到这种太大的刺激。
4、记忆力的减弱或丧失
一些人就是记不住他人的名字,虽然反复的见面但就是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么,这个可能会导致一些内疚感或人际关系之间的问题。
动力学对记住名字的解释就是:我如果记住了这些人的名字之后,会有很多的好处,比如说有更广的人脉,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有更多人帮助自己。但这些东西因为太舒服了,太好了,我觉得我自己不配,所以我就关闭了能够记住他人名字的能力。
曾奇峰女儿对他说:“爸爸,这个单词我记不住。”
曾奇峰答:“好饿,那你把他忘掉。”
曾奇峰女儿说:“爸爸,忘不掉。”
“忘不掉”就是“记住了,这实际上就是记住了,就是把潜意识意识化,她的潜意识里有两道工序,第一步记住,第二部把他擦掉。这一干预就是把第二部给意识化了,所以自然而然也就记住了。
情绪和记忆力的关系?
情绪是受攻击性和性驱力影响的。攻击性和性驱力会和自我功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记忆是自我功能的一种,所以我们的情绪首先是影响到自我功能,然后就影响到自我功能的一部分:记忆。
一件愉快的事情我们可能会记很长时间,但如果一件羞辱的事情,就会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状况,一种就是完全忘记了,一种就是对这件事记忆得比愉快的事情还要久远。
5、现实判断能力
有些男生会把女孩说“不”判断成“是”,把女孩对他们的厌恶判断成女孩非常喜欢他们,所以他们会保持他们不讨人喜欢的样子而不变。
6、低下的环境适应能力
一个农村人到城里来,他们本来应该具有的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被压抑了,于是他们就变得跟城市生活格格不入。
还有那些出了国但永远只呆在中国人的唐人街里面,他们在国外呆了十多年还不会说英文,他们完全处在说中文的范围里面封闭了自己有可能适应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能力。
7、相信别人的可塑性下降
我不相信我具有改变他人对我的态度的能力。
例子:两个女孩一起被分到一个公司里,A女孩节节高升,B女孩一直停留在原地,是因为她处在一种“相信他人不可改变,除非我潜规则”这样一种状态。
8、还比如:有些女孩认为,循规蹈矩的认识一个男人发生关系是不会有快乐的,她觉得只有在随意的场合和随意的男人发生关系才会有快乐。
这是因为这个女孩小的时候成长的家庭环境非常的单一和枯燥,所以他会觉得如果我和一个男人也是循规蹈矩的发展的话,这相当于还是停留在小时候的状态中间,跟爸爸妈妈没有分开,所以她需要通过大尺度的突破规则,来达到自己和原生家庭分离的程度。
总结:我们小时候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不健康的环境中间的时候,我们在长大时候就会通过跟这个不健康的方式完全相反的另外一种不健康的方式,而不是恰当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者是获得自己的独立性。
父母亲在孩子小时候过度地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实际上是为了这个孩子以后厌恶他的工作做精心的准备。
一个初高中成绩很好的孩子可能会在大学里60分及格万岁,因为他觉得初高中学习是为家里人而学的,所以在他到了大学后,通过不好好学习,来达到和原生家庭分离的程度。
所以要破坏一个人对什么的兴趣,我们就可以不断对这个人强调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这就是我们人类做的非常错误的事情,把自然而然的事情赋予非自然的意义,把来自这个人内心的天然的动力变成来自外界的强加。
9、判断力的下降
有些人会认为犯罪的人是值得同情的。动力学解释为:如果我认为这个人 十恶不赦的话是对这个人十足的攻击,所以他反向形成式地用同情的防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