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
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我们想过教育是什么吗?
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良心饭。全员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
一、示范是最好的教育
榜样的力量就是教育,“我做给你看”“我写给你看”。中国传统的手工艺者带徒弟就是基于这样的逻辑,说你千遍不如做过一遍。安静用餐,我们要求学生不说话,但是我们自己聚餐起来呼天喊地,学生在自己家里用餐也是谈天说地,我们培养的这个习惯就不是真习惯,换一个土壤或环境也就“灰飞烟灭”了,我们花这么大力气培养的价值何在?安静,往往跟高贵有关,我们的嘈杂和喧嚣可能源于我们骨子里的粗俗和草莽。
升国旗仪式,我们老师一个方阵,面对国旗,这就是教育。国旗是每个人的国旗,不分学生、教师,如果在这个严肃的时候,你还背对着国旗大声在整队、呵斥学生,这个场面本身就是对国旗法的不遵守。还可以示范得更好些,站立的位置也可以再调整,让示范成为最好的教育。
操场和楼道上还是偶尔有纸片,而且纸片会一呆就是一两天。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肯定有很多老师和学生经过,可是没有人主动弯腰捡起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能不能让自己相信“捡起纸片我的责任”,干净仅次于神圣,一个时时处处干净的校园,就是德育最好的展示品和试金石。
二、育人,从融入学生开始
凝聚力来自于师生融入,战斗力来自于师生关系。建构良好的师师关系、师生关系,校园的幸福就有了。和去年我在深澳相比,这学期我明显“冷清多了”,原因是我的办公室在行政楼,而老师和学生都在另外一幢楼,我听不到看不到学生了。这是育人的大忌,这是教育开始走向“隔靴搔痒”的开始。仅仅靠一天一次或两次的巡课根本达不到与师生融入的效果。
这学期的快乐周五阳光课间,我们倡导师生一起玩、老师带着学生玩,我们的初衷就是建构师生关系。最理想的状态是先是老师带着学生玩,最后是学生带着老师玩,花样别出、兴趣盎然、大汗淋漓。这个事情下学期还要继续研究继续做好。其他时间的跑操活动,每个老师跟学生一起运动,效果较好,就是精气神差点,不管是队列还是口号,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全身心的融入就是把自己当成孩子,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学,不要“恨铁不成钢”的脸;校长也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老师,一起乐一起嗨,不要整天一副“忧国忧民”的脸。自己幸福、学生幸福、也让别人看着幸福,这本来就是教育的价值和归宿,是跟学业成绩、品德进步同等重要的学校办学质量。
三、让校园成为孩子喜欢的模样
怎么样的校园才是孩子喜欢的模样?只要多想想自己小时候就会有答案。现在想来,所有小时候玩耍过的、劳动过的、体验过的,才会成为记忆被永久珍藏。校园不需要有多少亩,只需要有一处他愿意去的地方。可能是图书馆、可能是游乐场、可能是田园乡趣的百草园。它可以不美,但必须好玩。今年我们师生一起动手彩绘废旧轮胎,让小广场成为了低段孩子天天惦记的地方,这是一次完美的实践。
接下去准备师生合作动手,给孩子布置一个攀爬类的游乐场,里面有攀爬、秋千、跷跷板、沙坑等,让学习好的孩子在这里放松,让学习差的孩子在这里找到童年。
校园和班级,只有个性化才会被喜欢。样子千篇一律的,形状时时方正的,那是成年人的世界。孩子的世界应该是多彩的、丰富的、有趣的,我们能不能让自己成为孩子,让校园和班级的布置、校园和班级的活动成为孩子喜欢的模样。
四、俯下身来做真的教育
教育,有很多常识,比如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多元理论等,可惜我们太急功近利了,片面地追求分数,把一些常识丢在一边了。
我们追求有质量的质量,后面那个是结果,前面那个是过程,意思是说在不牺牲学生睡眠、不影响学生视力、不增加学生负担上的学业质量。期末的占课、抢课、拖堂、试卷、罚站,让原本紧张的师生关系雪上加霜。想一想,如果坐在那里学的是我们呢?或者是我们自己的小孩?
当然要追求质量,但可以让这个过程不至于太过残忍。“教育,以慈悲为怀”,教育者,要以最大限度的制度设计、最大能力的资源整合,来达成“有质量的质量”。
农耕是学校的特色。但是我们回想一下,我们的学生在农耕园里又学到了什么呢。是亲力亲为的劳动能力,还是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还是幸福快乐的劳动体验?有,都有,但是还是可以从“更真”上做文章,让孩子真的在土地上动手、实践,让教育真的发生。
今年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学校文化,把亲力亲为、动手实践的农耕文化定为学校核心文化,把“身体力行、做最好的自己”定为学校校训。俯下身来做教育,让真的教育、好的教育时时处处发生,让校园内外兼修、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