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经典被流传的一句话:我们前半生多跟随他人的声音,后半生多听听自己的声音。
那为何在人到中年后,注意力的指向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外在指向内在。
这其中有什么样的奥秘吗?
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年期之前,心理完整性要求个体更多地与外部环境协调适应;而中年期之后,心理完整性则要求更多需要回归内心世界。
可以说,前半生指引动力的方向朝外,而后半生则朝内。所以,对于前半生而言,自性指引动力深受外部的社会文化的影响。
这段话选自《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
在精神分析大师施琪嘉老师说,人的一生会经历三个阶段。
一是母亲阶段,从出生到13岁,在母亲的照顾下获得安全感。
二是父亲阶段,从13岁到35岁,通过学习父亲,获得力量、勇敢和冒险,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位置,以此来获得价值感。
一个人成年后心理能量容易向外,希望通过跟外界他人的链接来了解认识自己,这是个社会化的过程,对于名利的追求来实现自我的价值。
三是自性化阶段贯穿一生。
绘制曼陀罗作品,通过意象、象征、位置、颜色、结构等来体现潜意识,通过潜意识不断涌现成为意识,而增加更多的策略和模式的新体验,增加图示晶体的扩增。
而精神分析大师荣格在与弗洛伊德分手后得了抑郁症,后来通过绘画曼陀罗涂鸦治愈了,同时他又运用于他的病人身上,也认证为有疗愈性。
荣格说:那什么才是真正的曼陀罗?成形、变形、永恒心灵的永恒创造性。曼陀罗是原我,即人格的完整性。
曼陀罗绘画是指方圆结合、具有神圣意味的图形。曼陀罗作品通过潜意识的表达,用图腾意象、结构和色彩来呈现。对于压抑情绪的表达,过去创伤的清理,激发内在动力。通过平衡内在秩序而达到外在有序,提升自性动力阶段。
曼陀罗被称为心灵之境,让我们去发现关系的卡点,从而觉察生活里的心智模式和沟通模式,去找到关系和谐之道,获得内在的安宁和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