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叠翠

人生很短,经历几场生死离别,看过几度春秋冬夏,生命就显得仓促过去了。人生似乎又很漫长,走过无数的路,看过无数的风景,山重水复之后的柳暗花明,方能明白人生的意义。纵观天下,任凭怎样辗转腾挪,其实都是殊途同归,只是过程变化无穷,有人平淡,有人浓烈。

时隔多年,我终于又踏上前往九华山的路,从涵江驱车出发,用了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就到了目的地。上山时,只见盘山公路已经修到了九华山脚下,沿着平缓的石阶拾阶而上,和多年前相比真是今非昔比。

在半山腰的“祈安亭”里暂作休息,极目远眺,兴化平原茫茫可见,远处的海岸线如一条腰带,柔软平缓地铺向天际,闪亮的木兰溪环绕着壶公山徐徐入海;漂亮的市区高楼林立,几座山头浮在碧波鳞起的东圳水库之上,如银盘里的明珠。抬头,一条洁白的石阶蜿蜒向上延伸,登临其上,便有登天之感。

擦干额头的汗水,理理被秋风吹乱的发型,继续攀登,可见摩崖石刻“上天梯”三个字,相传是明代进士周瑛所书。临近峰顶有一道山门,上写着“天门”,门两旁有“德被苍生千古远,任施下届万家安”的对联,这难道就是天堂么?

一脚跨进山门再往山上登十米,又有一道门上书“天衢云路”为宋天圣年间进士方峻所书。门两旁有联“惟帝惟仙惟此至高无上,有山有谷有河歌去还留”。内有“虫文摩宿雨,鸟道出寒烟;见客询何梦,逢樵恐是仙”,阅罢,九华山浓浓的仙意便弥漫开来。

进了山门,一个不大的石埕和一座全部用石头垒成的神殿,名叫“云端殿”。左右两边楹联“莲花开石翠,仙燕入云端”、“峰叠九华朝帝阙,岩垂千载梦仙人”。据记载是宋代莆田县令张少英倡建。殿正中供奉玄天上帝,左侧为文昌帝君,右侧为关公,关平和周仓。可能是为了抵抗山上的狂风,殿为一层,低平,规模不算宏大。

“仙公洞”是祈梦之地。翻开史书,据兴化县志记载:唐会昌年间,河南嵩山少林寺六祖惠能大师的高徒千灵辞师云游,惠能赐偈“逢苦即住,遇竹且居”。千灵行至九华北侧的苦竹山时顿时领悟偈语的意思,正待安家,闻苦竹山有山魈作怪,遂与山魈打斗。山魈大败逃往九华山之巅,化为燕子钻入山洞,被千灵以一石船倒扣洞中。老百姓又奉祀何氏九仙于洞中镇压山魈,永保一方平安。故此后此处称“燕子洞、仙公洞”。后千灵在苦竹山创建苦竹寺,圆寂后敕谥苦竹寺千灵祖师。苦竹寺现有两座古塔墓,其中一座石刻文“唐开山千灵祖师、历代大师及诸善信”,应能证明此事非虚。

瑞云殿,亦称天帝殿,是九华山上规模最大的建筑,金碧辉煌,器宇轩昂。是近些年的建筑,殿中间天帝神像栩栩如生,香火旺盛。

九华山原名“陈岩、陈岩山、仙公尾”,与壶公山南北对峙。秦末汉初,因陈仙修道之地而得名陈岩山。南宋时郑樵改成九华山。清顺治年间林尧英标景点称“九华迭翠”。后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而闻名于世。汉武帝时江西九江何氏兄弟,因避战乱赴陈岩山获陈仙指点玄机,后来隐居九鲤修道成仙;南宋时,陈胡二仙超度黄孔递入仙班。自古迄今,求仙祈梦,指点迷津者甚众。

每年上九华山的游客有十万人之众,山上提供食宿,游客如果要用餐,随心意拿些伙食费放进小箱子即可,全凭自觉,无人监督。

夕阳西下,上山风起,寒意侵入薄衣,驱车下山,夕阳的光芒穿透乌云,把万道暖光射在东圳水库的万顷碧波上,只是短暂的灿烂如一场大戏,那灿烂辉煌的景象足以摄人心魄,流连忘返。

一路上细细想来,时光荏苒,距离上一次登九华山已经过了三十几个年头,那时的绿苔小径、参天松柏、路边清泉,那时的鲜衣怒马,奔跑如飞;今日的拄拐徐行,蹒跚气喘不由得使我感慨万千,一切都会变,人生就是这样,走过了,经历过了,一辈子也就过得差不多了,时间原是经不起花的,我们啥也带不走,所能带走的只能是故事,我们的故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相比于黄山的美、华山的险,九华山在险峻与秀美之间,更多了一些禅的味道。 作为佛教名山,安徽九华山与山...
    故乡的河阅读 797评论 0 3
  • 人生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当你在繁华世界里阅尽千帆、跌宕纵横过后,多半会希翼着余生可以安静从容,不用再去摸爬滚打,揣测...
    女夭彦页阅读 5,142评论 90 209
  • (莆田湄岸) 文/菊 山脊叠重莲九瓣, 峰峦涌冠翠缠绵; 濯枝滴荷丛林美, 眺望西田一马川。 【平水韵】一先 辛丑...
    斌之志阅读 1,217评论 25 39
  • 2018年11月10日 周六 天气 阴 之前列了一份好长的心愿名单,总觉得应该找个时间慢慢实现。奈于现实如此无法一...
    小蘑菇2阅读 323评论 0 1
  • 心中有佛自有褝, 一杯清茶叹青山, 岁月不念春来去,...
    如歌姐阅读 1,083评论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