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随着要步入25岁的尴尬年纪,听不少身边的朋友谈起关于被逼着结婚的这件事。每年过年或者和参加同学朋友婚礼的时候,我们都倍感压力,这种压力一面来自社会的舆论,一面来自内心的挣扎。其实,我和很多姑娘一样,外人怎么说,我们可能听听就过去了,心想“剩女就剩女,在没遇到对的人之前,自己现在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挺好的,自由,独立”。但是面对父母的唉声叹气,我们可能就有些身不由己了。中国传统文化百善孝为先,当父母说“你不要对我们这么残忍”“你的婚姻问题一直是我们的心病”的时候,虽然他们没有像电影里面以死相逼,但是看着他们那渐增的白发,还有失望的眼神,我们都会感觉深深的愧疚与自我怀疑,是不是女人到了一定年龄不结婚,就是一种不孝的表现?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小,我们根正苗红,努力学习,一路考上好大学,找到不错的工作,收入也能让自己过得独立体面,一直是大家眼中的“好榜样”,但是遇到爱情婚姻,怎么就不行了呢?一直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怕,因为我们一直抱着任何事,只要我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的心态,所以一路开挂。但是,我们还是遇到了爱情这个难题,什么事都可以努力,但唯独爱情不行。
有一次参加一个高中同学的婚礼,因为好多年没见,所以我特意准备跑过去和她多唠唠,哪想到她一上来就拍拍我的肩膀说:“还读书呢?赶快别读了,找个人嫁了得了”,我当时就愣住了,本来想说好多祝福的话,最后也只有尴尬地说“是呀,读书读傻了”。虽然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读书工作年龄会和结婚谈恋爱是冲突的呢?有时候听到朋友父母说:“你看谁谁谁家的姑娘多懂事呀,工作结婚两不误,父母也就没什么可操心的了,就等着抱孙子喽,你也赶快把人生大事解决好了算了”的时候,特别无奈,因为我能理解父母的心情,但是却也赞同姑娘们的等待,我们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那样我们并不会过得比较快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即使没去过上海的人,也应该听说过上海人民广场,它不仅因为一首《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和广场舞而出名,更因为“相亲角”而备受父母的喜爱。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好多类似于小广告一样的征婚启事,什么年龄身高,工作收入,户口房产等,各种条件,就像是明码标价的商品,等着被买走。看着觉得挺刺眼,姑娘们调侃自己“就像旧社会家里要卖女儿一样,总要找个好买家”,很多姑娘被父母步步紧逼的做法折磨的不行,无奈说“也许放弃自己喜欢的,找个各方面都“门当户对”适合的,也许也是一种解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独自生活的姑娘们,愿你自信,独立,热爱生活;
愿你一直坚持,等到对的人出现;
也愿你为了坚持,不再说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