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天气晴朗,太阳高挂的深秋日子里,我们相约去游览子午峪。子午峪是秦岭七十二峪之一,位于长安区。最早对它的认知是因为我有一个学长是子午镇人,所以到此倍感亲切。
我们停好车,顺着路边摊点向检票口走去,路边农家产品琳琅满目,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一派热闹的景象。对于一个成天两点一线生活在都市的人来说,是很有冲击力的,愉悦了眼神,放松了神经,不由得喜上眉梢。远远地看见一块巨石,上面苍劲有力地写着“子午古道”四个大字,鲜红的字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我们从检票口刷脸通过,顺着主道走了不到二百米,就看见一座桥,桥口有亭有石柱,只见柱子上题写“子午峪口春常在,左氏桥头清风存”。这桥气势雄伟,古老而坚固。越过此桥,有一碑文,才知此桥是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整修,因此得名左氏桥。号称城南第一桥。之后被洪水冲毁过,近代有位常宁州老先生出资修葺加固过,值得我们敬仰学习。
过了此桥,我们没有走子午古道,而是去爬五道梁,这也是所有爱好登山的人选择的一条富有挑战性的道路。我们整理好装备,带上手套,拄着拐杖,在资深队长的带领下,向目的地出发。我们还有一个体力充沛,温和可亲的“副队”断后。刚开始,和队长距离不大,可是爬着爬着看不见他人了。道路越来越崎岖,坡度越来越陡峭,但是你只管往前走,会惊奇的发现陡峭的山路上会横斜出一个树枝或者一个树根,让你攀抓,又或者凸出一块岩石,供你踩踏。真是车到山前必有路。
我们来到一个大石碾盘处,发现队长在这里等着大家。他说可以歇一会儿,然后给我们聊起了他们曾经登过一个特别险要的峰岭。大概晚上十二点左右,经过长途攀爬较缓的山路才来到峰前,搭起帐篷准备休息四个小时后 ,再向山顶冲锋。我当时就好奇地问,为什么不等到天亮,人的精力更充沛,光线更好时再攀登山峰?他说峰高的地方,你确定好路线,还要考虑风力,要在风力最小的时候用最短的时间爬到峰顶。当时也用了两个多小时,他说现在想起来都有点脊背发凉。我们都为他们的坚强、勇敢、智慧喝彩。
休息一阵子后,我们继续向前。在通往山顶的半山腰处有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树干粗壮高大,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郁郁葱葱。林间芳草萋萋,寂静无人,真是:“古木无人径”。我想要是能在两棵大树之间拉起一个软吊床,拿本书或看或睡,任这风轻拂过身体,聆听林间鸟儿的鸣叫,那该有多么惬意呀!此刻对憧憬一词有了深切的体会,不由得哑然失笑。林间的小路有好几条,据说都可以走。哈哈,人家是条条道路通罗马,我们是条条小路通山顶!
登到山顶。 出乎意料,竟然是一块宽阔的平地,眼前豁然开朗,放眼望去,真是“秀色难为名,美景在眼前”。只见峰峦叠嶂,连绵交错,纵横不断,漫山遍野,层林尽染,气势不凡。我真想化作一只雄鹰翱翔在她的上空,用自己的翅膀和眼睛划过她的每一寸肌肤,和她融为一体。
欣赏完美景,我们一大帮子人起灶做饭,这次是馄饨。别看是野外,香菜香油虾皮一样也没少。队长说下次咱们吃火锅。呵呵,看来队长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讲究人。吃着美味,晒着太阳,尽情享受每一缕阳光的抚摸。天南海北的神聊着,舒服,惬意,畅快如入仙境一般。
愉快的日光浴结束后,我们就开始下山了。真是乘风而下,顺势而为,比来时攀爬轻松了许多。途径韩国道教祖庭金仙观时,看到殿阁楼台依山从水,借势成景,磐石鸟鸣。再加上故事传说的点缀,使这个风水宝地平添几分玄妙和灵气。真是“松月夜留人,青山春不老”。
这灵秀之地可谓福地也,当然有人聚之住之。在峪口外就有一个南豆角村。村里有北门、南门遗址。看着那雄伟的城门楼,抚摸着斑驳的墙壁,闭上眼 你能感受到在战争时期,它是兵家常争之地,铁马金戈,战鼓雷鸣。在和平时期,它是一个富庶之地,南来北往商人齐聚,货物交易,耍杂卖艺,一派繁华热闹景象。当然你也会看到一匹快马,从南方匆匆而来,快马加鞭激起一道道尘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千年子午古道,满载人文旧事。
村南有两棵千年古柏树,苍虬盘驳的侧柏。树下有‘社公爷’石像。这两棵树就是这个村的社树,他们在风风雨雨里互相陪伴,就这样站着,站成了一段久远的记忆,记着这个村子发生的一切。就这样站着,站成了一道风景,来来往往的人都来瞻仰。就这样站着,站成了一个象征,顽强而有毅力。旁边有石门,门上对联“兵用新谋进退无常操胜算,商通古道取舍有度头富国”。对过去的总结,对现在的描述,对未来的憧憬,真是精辟的概括啊!
愉快的子午峪之行结束了。我回头远望茫茫秦岭,心却留在子午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