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7年大学生涯最后阶段,我回顾自己近二十余年的学生生涯,思考“学习”这件事的本质(受心学影响做什么都喜欢思考其本质从而从此出发来行事做人),不知怎么的突然觉得,做一个领域的学问就是在搭建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思维思考的体系,从开始一头雾水,一团乱麻,到最后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似庖丁解牛般细查全部纹理的一个过程;故而在下定决心去做产品(当然是个决定也是深思熟虑之后下的,后面或许会说到)之后,便一直打算来建立自己的产品思维体系,结果种种事端一拖再拖直至今日开始拟好了产品思维框架导图,并写作第一篇文章(汗)。
说到对做产品的思考个人有个明确但是不知对错(其实产品本身就只有成败,没什么对错)的定义:把握目标的本质诉求,将之转化为你的产品,近乎完美和苛刻的满足用户的需要;重点词:本质,转化,完美和苛刻;如果是一位产品经理的话,个人觉得这些足够了,但是他们好像总喜欢把产品岗和CEO联系起来,这就复杂得多了,因为那个岗位需要的实在说不清楚;我们就先聊聊这三点哇;
首先是本质诉求,这一块可以说基本决定了商业逻辑的思路及产品的成败,也是产品设计的总基调,大家可以理解为类似“宪法”一切设计原则都需要围绕这一块展开,能够展现客户本质诉求的功能应当放置在绝对重要的位置上(在项目排期的时候作为最重要的参考);我认为作为产品经理应该在这一层面下最大的功夫,他类似方向,指引整个产品的走向,在开产品会议之前,直到产品结束其生命周期下线;产品经理均需要一直不停的考虑这个问题;从召开产品会议,开始产品设计,到会同UI出原型,直至上线这个大方向都应该作为最核心的因素,影响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运作;
抓住本质诉求之后,思考下如何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可见可用的产品,这块可以将诉求提炼为所谓需求,连同以上一点,其实就是考较一个产品经理真正水平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产品一定要有能够透过现象观察本质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让自己设计的产品真正在时代大潮中屹立;说到转化其实个人认为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将用户的核心诉求用产品的术语真实,完美的表达,从而确定合适的产品矩阵;另一方面也就是内部协调调度和管理的能力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的——产品和技术之争就出于此,我个人属于计算机科学科班出身,有曾经在传智播客(一个技术培训机构)学习过java开发,身边的同学朋友大多是技术人员;自己在毕业之后又做了产品经理,故而对于这两个岗位都算是有些了解,说实话其实个人绝对认为——不懂技术的产品,很难是一个优秀的产品;从某些方面来说,不管你承不承认,哪怕是技术的薪资在同项目组的产品经理之上,产品在项目组中扮演的角色也是一个偏向管理的职位,在整个团队中是要确立整个方向的(产品和技术的“争端”我们后面再讨论),不懂技术,很多时候实在无法交流。。。至于你告诉我现在如何如何很多产品不懂技术,我只能告诉你,这实在是个无奈的选择,因为国内教育的原因(具体我们后面文章再聊)国内的程序猿哥哥们很难具备产品思维,而产品经理们能真正静下心学一波技术的也实在难为他们,这就导致了这个原本不是什么问题的事儿变成了一个问题;抛开技术哥哥其他方面包括运营喵,老板,客服,还有各种公司涉及到的其他资源,都属于产品汪需要梳理的,这样才能高效的把产品构想变成一个实实在在已经落地的产品;
最后一块,完美和苛刻就属于设计师的神奇造诣了,这一块其实也有我自己的秘诀,那就是——细节,在其他方面大家都能做的差不多的时候,总有一些让人无法挑剔的产品,功能看起来大家都差不多,但是用户用完自己也不知怎么的,反正就是用的舒服,这方面其实是要些天赋,不过其实大多数产品竞争也到不了这个层面,在首篇心得里我就不写那么详细了,就给大家举个例子,Iphone在发布的时候乔布斯先生特意用一种优雅的方式从包装外壳中把装手机的盒子倒出来,据说为了用户体验就连盒子和外壳的材料之间的摩擦度也经过很多次试验和重构,最终能达到将盒子倒出来的时候那个速度刚刚好不快也不慢,让用户感到很舒服。。。
好了,到这里就是自己产品生涯中对于产品设计和产品思维大方向上的心得感悟了,欢迎各路仙家随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