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个孩子都应该上一堂生命教育课。
共情陪伴,潜移默化的让孩子接受死亡
近日,常州市钟楼区五星幼儿园一个班级,为死去的皮球虫举办了一场“特殊葬礼”。幼儿园以“死亡课程”启动了生命教育的做法引起热议。常州市钟楼区五星幼儿园负责人表示,不谈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知道向死而生的道理,才能更好地珍惜生命。
这个学期,常州市五星幼儿园天鹅班的小朋友在开展林地课程的过程中,对皮球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组织下,孩子们开始和昆虫为伍。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抓皮球虫,研究皮球虫的外形,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老师,我的虫子怎么不动了?”最近的一节美术课上,天鹅班的一名小朋友惊呼。原来,他的皮球虫死了。
皮球虫的突然死亡,让美术课迅速转换成了一节生命教育课程。老师先带着孩子们观察死去的皮球虫,大家一同总结这种虫子活着和死后的不同。随后,又将皮球虫话题切换到人类自己身上。
死亡是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人类很强壮,不呼吸就会死。”牟牟说。“人老了就会死。”昊昊说。“死亡就是身上没有肉了,只有白色的骨头。”小白说。“死了就是永远醒不过来了。”小秦说。
“当时我问大家,我们该如何处理这只死掉的皮球虫时,孩子们的观点各不相同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大家都同意给皮球虫办一场葬礼。
当老师提问“葬礼有哪些形式”的时候,小朋友们又热烈讨论了起来。“我知道!人死了,要把他烧掉,装进小盒子里面。”“人死了,要埋到土里去。”“人死了,要把他放进高高的柜子里面。”小朋友们对葬礼的举行方式主要集中于土葬和火化两种,获取此类知识的途径来源于绘本、动画片以及生活经验。
在“举行葬礼”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挑战,例如:用什么工具挖坑最为简单方便、在哪里选择合适的地方挖坑、以及想要给皮球虫的墓地做装饰该怎么办?小朋友通过合作讨论,最后都得出了最优解。
打算土葬皮球虫的小朋友们在较为平坦的地面利用铲子、钉耙等工具挖坑,再利用林地中随处可见的落叶、石头来装饰。
据了解,还有一些小朋友选择火化皮球虫。由于火具有一定的危险,教师承担了生火的任务,孩子们在林中寻找可用的生火材料。火堆升起后,孩子们围在火堆周围,将死去的皮球虫放入火堆。
王艳园长坦言,“死亡确实不是一个吉利的话题,不少人都很忌讳。但是我认为生命教育不应缺少‘死亡课程’,不谈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既然大家都是向死而生,我们不妨大大方方地介绍给孩子们。”
在这样一个所有小朋友为死亡的皮球虫举行葬礼,孩子会更容易学会尊重和面对死亡。一个严肃的死亡话题,让孩子们平静地接受了,这不为也是一种教育。
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因此,有限的人生要活得有意义。
我们要告诉孩子:死亡并不是什么需要避讳的词语,每个人都会死。所以,活着的时候,就要好好活。生命有开始,就会有结束。所以我们不必畏惧死亡,而是应该思考怎样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价值。
教会孩子珍惜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
和孩子一起观察植物、小动物的生命过程,让孩子了解死亡并不可怕,就像小树春天会发芽、夏天会长出叶子、等到秋天叶子会凋落变成肥料去滋养着树根。记得夏天的时候我和孩子一起用泡沫箱种了一些韭菜放在小园子里,本想着等冷的时候拿到室内让让继续生长,可由于室内空间有限,就没能实现,孩子有一天去小园子里玩,看到原本绿油油的韭菜枯萎变成了黄色,孩子伤心的哭了起来说:“我的韭菜,我的韭菜死掉了!”看到孩子这么伤心,我就告诉孩子说:“其实它并没有死,而是在冬眠,你要等到来年的春天,天气慢慢地变暖和了,它就会慢慢地长出来,就还是绿色的,就像旁边的大树,你是不是春天的时候看见树上的小嫩芽渐渐地长出来,而冬天他们为了保暖就把自己变成黄色的从树上落下来。这就是他们的生命,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所以,我的孩子,你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因为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