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的信条》有感
最近这段时间,参与了学校推荐我们阅读的教育学名著,本周阅读了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著作《陶行知文集》的其中一章节《我们的信条》。尽管陶行知强调“是我用笔写的,但不是我创的”,事实上基本上是陶行知所创,这可以从陶行知在之前的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得以印证。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我,在还未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我们的信条》之前,自己一直将以身作则作为自己必须遵守的准则。这次认真拜读陶行知先生的信条后,精喜地发现在诸多信条之中,其中就有一条令我感到很熟悉,那就是——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这与自己最初的想法不是不谋而合吗?以身作则,说起来简单,其实真正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既然要以身作则,那么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就必须先做到;要求不能做的事情,自己坚决不可以触碰。
“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无数双精细、审视的孩子的眼睛时刻盯视着你”, 这是教育家加里宁对教师作用的精辟论述, 形象地强调了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作用。学生总是把老师看作学习、 模仿的对象。一个教师能否以身作则,是他能否胜任教师这一职业的关键。“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唯有身教重于言教,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
执教十多年,自己努力用自己积极的行为影响着孩子们。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要求学生讲究卫生,老师应自觉把垃圾放到垃圾里。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给孩子们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除了以身作则之外,还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做一名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心怀大爱,甘于平凡而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爱我所选!总之,陶行知先生的十八条信条值得我们去探究和遵循,谁在这条道路上走好了,谁就是教育生涯中最为幸福的老师,他的学生必将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