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期中,花了零零碎碎的时间看完了《学习之道》。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懂学习的人,跟作者一对比,差点自卑得不敢说话。
它的作者是美国人Barbara Oakley。作者小学到高中数理成绩一路垫底,本科读的是俄语,研究生学的是计算机硕士,最后竟然还学成了工程学博士,现为工程学教授。
作者在书中讲了很多学习的技巧,简单而又实用,经常在读到某种技巧时心生相见恨晚的感觉。给我触动更深的是这些小技巧背后的整套思维模式系统。
在本书中,有个重要的前提假设: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是在专注和发散两种模式间不断转换,而那些学习的高手则更懂得运用发散模式来学习。
书中把思考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专注模式(focused mode),另一种是分散模式(diffuse mode)。
专注模式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它把精神集中于已在脑中形成紧密关联的事物上。就像手电筒发出的光,当你要解决一个难题,它砰的一声就射在你所想解决的问题上。启动专注模式,常常是因为已掌握的基础概念对于你而言既熟悉又轻松。比如你可以很快地运用乘法表算出16乘16等于多少。
发散模式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发散思维,它容纳了更为广阔的全局视野,经常会在我们为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出现。它能让大脑不同区域得到相互联络的机会,并反馈给我们灵感。比如你指着一朵云问一个小孩那是什么东西时,他跟你说那是棉花糖,那么此时他就运用了发散思维。
太过专注于专注模式,会使你陷入固有的想法,阻碍你产生更好的更具创新性的想法,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式。陷入思维定式时,我们往往会紧抓眼前有瑕疵的想法不放,在难题面前束手无策,然后慢慢失去耐心和信心。这个时候切换到发散模式有利于我们跳出僵局。
那么要怎样才能轻松地从专注模式切换到发散模式呢?作者提出很多方法,经我整理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换件事情做。当你遇到一道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不妨放下,找点别的事情做。你可以运动,比如打篮球、踢足球、游泳、跑步等等,可以做点无聊的事,比如散步、洗澡,可以唱首歌、跳个舞。你也许会诧异,我认真时都想不出来的题目,你现在叫我去做别的,难道我回过头来它自己会写出答案吗。那可不一定,因为我们的大脑可不会闲着,不管你做些什么,它可都在运转。而发散思维也有一个特点,它会在你无意识的情况下继续运作。所以当你在放松玩乐的时候,大脑正紧张地帮你思考更多解题的可能性。
二是让时间消化。你一次性看了那么多东西,眼睛是过了一把瘾,可是大脑还没消化完呢。就跟涂胶水一样,你的技法再好,也得给它时间去风干和凝固。学习也一样,你要给它点时间,它才会凝固在你的大脑中。所以在想不出难题时,最好的办法是,带着难题一起入睡,也许明早醒来,它已被你征服。这也就是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会越来越透彻。
三是倒逼记忆法。这要涉及到两个概念,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它俩就好比电脑的机身内存ROM和运行内存RAM。长期记忆是指那种大脑中熟记的东西,比如你小时候背的《静夜思》,时隔多年你还能一字不误地背出。短期记忆是指你可能理解了但还没熟记于心的东西,只是暂存于记忆中,就好比电脑的运行内存。很多时候你在大街上看到一辆车,就能马上记住它的车牌号,可是几秒后又忘了。这就是短期记忆。学习就是不断把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的过程。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可以倒逼记忆,在长期记忆中调出相关概念,然后放在短期记忆中与新概念进行碰撞,让其碰撞出解题方法。
之前学习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看完这本,可算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了。
人生苦短,学海无涯,学习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