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分流这事儿,最近把不少家长愁得睡不着觉。总觉得孩子要是上了普高,未来就一片光明;要是进了职校,这辈子好像就没啥盼头了。其实啊,这想法真该改改了。
你想啊,人生哪能被一场考试定了调?中考分流顶多算个岔路口,不是终点站。普高和职校,就像走大路还是抄小路,走得顺不顺,全看合不合脚,哪有啥高低贵贱之分。
就说普高吧,现在招生名额一年比一年多,好些地方升学率都到60%以上了。国家还在不停盖好高中、扩优质名额,想上普高的孩子,机会其实越来越多,真犯不着揪着那点概率瞎焦虑。
再说说职校,现在可不是以前印象里那样了。“普职融通”听过没?就是有些高中搞起了“混搭”,孩子先学着,觉得普通教育对胃口就继续走,发现自己爱动手、喜欢技术,随时能转去职业教育。这就跟逛街试衣服似的,总得试试才知道哪件合身,对吧?
国外早就这么干了,比如美国,孩子选课特自由,学技术和学理论完全平等。你擅长啥就往哪走,哪有什么“没选好就完了”的说法?
咱老觉得非得考上大学、拿个本科文凭才算成功,可现在社会不一样了。技术牛人越来越吃香,那些能把零件磨得比头发丝还精的工匠,厂里抢着要,工资不比白领低,贡献更是实实在在。他们手上出的活儿,能让火箭上天、高铁飞奔,这人生难道不精彩?
所以啊,分流反倒是个让孩子看清自己的机会。爱琢磨公式定理的,去普高拼学业;喜欢拆个收音机、装个机器人的,去职校练手艺,各得其所。
家长们也别瞎操心了,孩子是块啥料,他们自己最清楚。你要是觉得考不上普高就没面子,那才是真耽误孩子。想想看,逼着爱动手的孩子整天啃书本,跟逼着文弱书生去搬砖有啥区别?
人生是场马拉松,中考顶多算刚跑过补给站。不管走哪条道,只要孩子肯干、肯钻,照样能跑出自己的精彩。老话不都说了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不是选哪行,是能不能把这行干出彩。你说对不?
读完文章的感想:只要孩子在前进的路上就值得点赞,只要孩子有颗上进心就值得骄傲(当然那些躺平抑郁的孩子他们只是暂时遇到了困难,一样也是好孩子)。我认为考上普通高中,重点高中,职高,技校,都是好孩子。就好比生孩子那会儿,生男生女都是我的孩子。普通家庭就做普通的事,有个工作,身心健康就是好事。我不认为坐办公室就是高大上的工作,只不过听起来好听,有能力做办公室或者更好的工作那自然好。那些比如护工,护理,挺好的呀,能做能站能走,活也干了身体也锻炼了,增加了爱心,在考个证工资也不低。我觉得只要不是超负荷的机械的工作,爱上这份工作就是一种享受,只要自己过得去,别人怎么看是他的事。面子上好听的工作多的很,可是人活着也要真实现实,实事求是心里干净。挣钱也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