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收录散文集《落笔成河》。简书图片为后期添加)
钱谷山,是我家乡的山。山不很高大,但莽然有些气势,在我的心目中,钱谷山永远是最高最大最磅礴的山。
《即墨县志》载:昔人运钱谷于此山以避乱,故名钱谷山,很是有些道理,山顶巨石之上的清代咸丰年间的石刻,足以为佐证耳:名山避乱属三秋,怀抱孙眠枕石头。夜半松涛惊起坐,仰观霜雾一天愁。而在民间的传说中,钱谷山的来历却是另外一个版本,说的是山上曾住着一位法术高明的钱谷道人,他有一座钱谷宝库藏于此山“四郎爷”顶下方某处,因名之为钱谷山云云。
小时候的夏夜的街头,我经常躺在大人们的中间,数着天上的星星,抚摸着从身边飘荡的萤火,听着大人们七嘴八舌说书讲古,他们讲的最多的,就是村子北面的这座钱谷山,从碾子涧讲到染鸿沟,从狼脸石说到山神爷,从鸿蒙山说到“四郎爷”,从黄腱顶说到狼趟埠,从卧龙岗说到”胡三太爷”……”胡三太爷”的神话传奇,在即墨大地上,恐怕是流传最广,传播最深的一位“狐仙”了,他以仙术治病救人,上到王母娘娘的毒疮,下到太宗世民皇帝的头风,据老辈人说都是胡三太爷给治好的呢。我用敬佩的眼神看着,听着,觉得大人们简直太奇妙了,他们怎么会知道那么多天上人间的事儿呢?
钱谷山上有神仙,在村里的人们心里,这是毋宁质疑的。也别说,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村里的几个民兵背着钢枪巡山的时候,在钱谷山一个山洞里,打死了一只据说是喝醉了酒的狐狸,偷偷在民兵房炖巴炖巴就着“三二七”解了一顿大馋(三二七是当时的一种散装白酒,用三斤地瓜干外加两毛七分钱,便可获得一斤酒,所以称为三二七),这事本来是极为保密的,可是第二天中午的时候,从山上的”愚公队”里就传回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一个年轻的媳妇守在民兵打死狐狸的山洞口,大声哭骂杀害她醉酒弟弟的恶行。愚公队是村里组织的以贫农为主体的老年人护山组织,属于根红一族,他们的消息立刻传遍了全村,那几个民兵吓得是屁滚尿流,惶惶不可终日了。其实,民兵们在山洞里开枪打狐狸的时候,枪声惊动了愚公队,几个老头把这一场面看的是一清二楚,这才有了这个不是神话的可怕的神话故事。
我的一位叫做陈崇方的本家大哥很有文化,他同村里的人们一样,笃信钱谷山上的神灵。记得也是一个阳春三月温暖的星期天,崇方大哥联合史显我、马吉林等几个颇有些文化的老年人,约我一起登钱谷山拜胡三太爷。或许是出于对胡三太爷的敬奉,抑或是有感于几位老年人的笃诚,我带上酒和香纸,欣然同他们一起登上钱谷山顶,来到了狐仙洞前。
三月初的钱谷山上,青茵茵的草儿这一簇那一墩儿的长满了山顶和阳坡,满山浓密的黑松,把眼前染成了一片黛色。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山下的村庄已是炊烟袅袅,喜看田畴,返青的麦田绿绿的透出盎然的春色,不知是蓝蓝的天空染蓝了蓝蓝的大海,还是蓝蓝的大海映衬出了蓝蓝的长天,那海天一色的景致,直令我为我的家乡叹为观止,在这春日蒸腾而起的大地的蜃气中,自己似乎也成了神仙呢。
我学着几位老人的样子,虔诚的摆上酒”打上路程”(燃香),顶礼膜拜了一番,便静静的等着胡三太爷显圣。过了好久,似乎是两只玻璃瓶子轻轻撞击,一声轻微的当啷声,传到了我的耳际,我仔细向狐仙洞里看了几眼,竟发现一只活像鼹鼠的动物,慢吞吞从几只酒瓶间穿过,向着洞府的深处摇摇摆摆而去,临近消失,竟回过头来从容地看了我一眼。我跟崇方大哥悄悄说起这一幕的时候,老大哥的脸上竟然泛起了红红的光,拉着我的手激动的说,兄弟,你是多大的造化呀,胡三太爷竟然让你看到了他老人家的玄化之身,多少年了,多少经常上山拜他老人家的人都难得一见呀,你的造化大了。老大哥的话,说的我如坠五里云里,俄尔,又不免暗暗多了一丝沾沾自喜。
神仙是有的。我想,古代的道士们其实是很有文化的,他们精研的是《四书五经》,修炼的是天地精华,有了仙风之山,自然会有道骨之气,文化层次极高的修道之士,对于医学玄学的掌握和应用自然会是淋漓尽致,加上他们游历甚广,上识得天文,下知晓地理,数千年旧事装在他们的心里,九万里河山堆码在他们的胸中,对于没有文化的普通百姓,他们便成了真真正正的神仙呢。
不管怎么说,有佛有道修行的山,自然就是非同一般的山,山上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也都会沾染了灵气,我家乡的这座钱谷山,就是一座有神有灵的仙山呢。
既如此,是否有一天也在钱谷山里来上一处康养小镇,山上的仙气护佑着,奇花异草浸润着,甘甜的山泉滋养着,康养小镇岂不变成了神仙之地?或许会招惹得老寿星,骑着他的梅花鹿,挂着他的宝葫芦,屁颠儿屁颠儿把他的府第,搬到在咱的钱谷山来也未可知呢。
2017.8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