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公司食堂吃了一份方便面,同事看到后笑言:“这个东西小时候吃腻了,现在一点都吃不了”。而我心里的声音是:“小时候心心念念的“美食”,难得一尝”。
同事是90后,我们眼中幸福的一代,时代的烙印也刻在他身上。
儿时的方便面,并没有现在“豪华”,只是一个面饼再加一袋盐、味精、香料的混合调味包,同学们吃法也很简单:先不拆封,隔着包装袋将面饼揉碎成小块,然后打开袋子撒上调味料,用手抓着干吃。有一段时期,每逢临近下课,教室里就会响起“窸窸窣窣”揉搓方便面袋子的声音,老师走出教室便又变成此起彼伏的“咔嚓声”,每次听到这个声音,我只能默默咽着口水……
那时候,村里还没有小卖部,常用的酱、醋调料等日用品,都会有小三轮走家串巷地叫卖,说是卖,其实更准确的应该是“换”,农村人都用自家收的小麦来换这些东西。一斤小麦可以换5袋方便面,七八月份赶上小麦收成,价贱就只能换3袋了。
记得有一年七月暑假,赶上收小麦的时候,老是阴天下雨、地面潮湿,所以打场的时候很多麦粒被碾子垫进了土里,扫完场后打麦场就像一张撒了白芝麻的烙饼,我们一群小孩子则蹲在“饼”上一粒粒扣着“芝麻”,扣完了收集起来变成我们的“钱”换方便面吃。那样换来的方便面,每一口都嘎嘣脆!
后来上了初中,夏天走读,早晨骑自行车去5公里外的乡里上学,中午放学后回家吃饭,然后带点干粮再去学校上下午课,晚上还有晚自习,一直到9点放学回家。所以很多时候晚饭都是9、10点回家再吃,但长身体的时候,肚子总是在晚自习前就饿了,这样干粮就派上用场了,那时候方便面是很多同学的干粮。
上初中那会儿,兜里会有几块没上交的压岁钱当零花钱儿,乡里的门市部也多起来了。周五放学回家前,我总会给奶奶带一包方便面,因为我觉得那是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最好的。
长大了,方便面的包装和风味丰富起来,迎合着不同人的口味,却没有一款是回忆中小时候的味道。小小的商品承载着一代代人不同的追求,从未过时。
时代的变迁不断催生着新奇东西的出现,也不断留下陈旧的过去;不管哪个阶段,在时光的车轮里也总会成为过往。身在其中,就尽情享用;经历过了就是美好的回忆,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