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

桌子上放着半杯水,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这里怎么只有半杯水?还是这里居然有半杯水。

半杯水,悲观的人主要关注的是已经失去了的,乐观的人关注的是在失去已成事实之后还剩下些什么。

我检视了下自己,发现很多问题上,我是处于悲观主义多一些。比如遇到一件事,我可能会倾向于把所有有可能发生的不好的方面都找出来过滤一次,然后再进行抉择,到底应该如何进行下一步规划。

这种思维模式有个好处是,不管后续发生什么。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意外,因为最差的结果都已经被考虑在内了嘛。

但是也奇怪的是,遇到一些挫折型事件,我却倾向于乐观主义。我会选择从这件事上吸取教训,去补足前所未有的能量,不外求,以自身为切入点,首先想着怎么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所以,在生活里,面对不同的事情,我们内在启动的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机制是灵活切换的。

听了几节《阅人》的课程,让我了解到这门课程的核心是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自己以及对方的模式。我如果可以识别出这些模式,我便在模式之外,我就可以更好地主导我的人生。

另外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模式不等同于人。不能拿当下的对方所呈现出来的模式去判定ta这个人。每个人在每个当下都在应用各种模式。而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应该是这几个模式里最重要的。如果可以在每天面临的各种关系里去觉知,去分析出这些模式并加以拓展。那人生就变得非常有趣。

人生之路肯定不会一直云淡风轻、风平浪静。总还是免不了各种起起伏伏。如果思考问题一直往悲观主义靠,那就会陷入3P模式。

如果一度沉沦在3P里面,就会把心拖入到深渊里面,陷入到一种悲惨的境地。绝对会造成严重的抑郁,完全束缚住自己。

而通过学习,我们便可以更好地觉知当下的模式。不被模式束缚,结合当下事件,我保持一份弹性,去拓展一下模式。

所以当我再次看到半杯水在桌上时,我会把思维作这样的调整。杯子上半部分的水已经不存在,这是个事实,那还剩下什么?现在我去接受这个事实,那么剩余的就只有我们看到的这下半部分水。喔,杯子上嗯竟然还有半杯水。

当我们面对同一个事件进行思维的拓展时,倾向于把模式拉到乐观主义,长期进行类似训练,人生就真的有不一样的精彩了。


名词解释:

(3P:

1 Personal个人

遇到问题全部自己身上揽,焦点在自己不足上。我有问题,我有缺陷。

2 Pervasive无处不在

心理学上叫做 以偏概全。把自己放到最坏的情景里面。一个不好,全部都不好。

3 Permanent永恒的

不可能改变 ,一直在这样发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