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释义:
掌握“大道”的人,天下就会向他归顺;归顺、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于是大家都和平安泰。动听的音乐和美味的食物,能使过路的行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可是对“道”的表述却平淡无味。你想看看它却始终看不见,你想听听它却始终听不到,但是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没有限制。
导读:
谁掌握了“道”,谁就会得到天下人的归顺。“道”虽然是无形无声的,但其功用却无尽无止,人民向往“道”、安于“道”,它比音乐、美食更能吸引人民。
“执大象,天下往。”在本章中,老子提出了“大象”的概念。这里所说的大象,指的是道的法象,它类似于路线图。在老子看来,如果能够掌握大道的大象,就能得到天下人的归附和顺从。
“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大道无处不在,但是人们却不能看见它、听到它。大道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它没有华丽的外表,既不会引诱外物,也不会为外物所引诱。大道有什么样的作用呢?道可以让人们都投向它而不相侵害,使人们生活安定,关系和睦。得道之人与大道同在,他们具有大道的一切特征,人们都心甘情愿地归顺他。但是,这种归顺与世俗意义上的归顺有极大的不同。世俗所说的归顺是由于名利的驱使。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大道是无声无形的,不会对人们构成诱惑。而我们既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所以也就很难执着地追求大道了。尽管人们不需要争夺和占有大道,但是大道却能使我们受用不尽。因此,得道之人从不对人们进行声色诱惑,因为他们深知,声色诱惑不能维持太长时间,一旦诱惑终结了,就会引起人心的不安,到时天下大乱就成必然之势了。所以,得道者以大道修身治国,人们自然会受益无穷。
感悟:
本章讲大道的运用和本体。从运用的角度讲,能够按道的法则行事,就会得到天下人的归顺。从本体的角度讲,大道无形无相,说出来也平淡无奇,但是能用之不竭。认识大道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也是实现人生意义的根本。
因此,人们切勿舍本逐末,背离大道,为一时的名利所诱惑。否则,不但不能实现心灵的自由,也会对人生的归宿产生疑惑。追求享乐是人生而具有的本性。在物质丰富的社会中,人们很难克制自己的欲望,必然会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占有欲。如何才能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大道呢?这就需要人们有清醒的头脑了。
人是有思考、选择能力的。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就要让百姓向往它,让百姓愿意在其中居住。《孟子·梁惠王》中,梁惠王就曾问孟子:“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告诉他要实行仁政,认为百姓之向仁,如水之就下,没人可以阻止。老子在这里提出,“道”才是真正能使百姓趋之的东西。统治者只要依道而行,天下的人就会前去依附于他。采取无为而治,对前来归附的百姓不加以妨害,这样大家就能够相安平和,百姓才不会背离。
作为一名教育人,立身于世,无论处于何等地位,都要有自己的“大道”,做事要有不可放弃的原则。只有坚持这个根本,人生才能实现应有的价值,保持长久平安。如果为了某些私欲,而背弃自己的原则,做了有违道义的事,那就失去了立身之本,他所追求的荣华富贵、名誉地位都将变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很快枯竭千涸,甚至再也不能在世上立足。所以,古人最重视自己的气节、节操,为了维护原则,宁愿冒险,甚至失去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