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本质】
人与人最基本的关系就是交换,能够用于交换的部分就是“个人的价值”。
两个人之间能持续地进行某种物质或情感上的交换,关系才能持久,所谓朋友,就是能够提供更多的交换(陪伴和交流)的人。
交换行为遍及古今中外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以来单个人的生存能力从来都是很低的,天灾人祸、生老病死时你都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所以,为了能够顺利地活下去,也为了生命的延续,我们的祖先早就学会了与他人进行利益交换。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靠打猎野生动物、采掘野生果菜养活自己,在那种情况下,个人可能会连续数天猎不到动物,如果不是部落内部人人共享猎摘成果(其实也是一种交换),许多人很快会饿死。
传统中国社会,父母不用担心在子女身上投资没有回报, 因为儒家的孝道为这种利益交换提供保障,还有所谓“不孝者当杀”的法律更是维护这一交换过程的制度保证,人们普遍对儒家建立的这一刚性交易体系放心,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多也只是一种交换行为,于是有了养子防老,多子多福的说法。那时四世同堂是一种理想境界,因为子女是养老投资品,子女多意味着能进行交换的范围就会大很多。
西方的教会不是基于血缘关系的组织,而是对上帝、对耶稣、对真主的共同信仰的结盟。成员之间通过经济上的互助、互保,实现利益交换,通过情感及其他非物质交流,提供安身立命的信仰基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交换?
放眼望去,交换行为在现代生活中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网络社交中,大家相互评论、关注,是交换行为;亲戚间逢年过节的“礼尚往来”是交换行为;贪官为人办事总得意思意思,本质上也是一种基于利益的交换行为。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换,人与人最基本的关系就是交换,能够用于交换的部分就是“个人的价值”。
【人的孤独属性】
由于人与人最基本的关系就是交换,能够用于交换的部分才是“个人的价值”,所以我们现在很容易接受“人微言轻”的事实,因为别人关心的不是你是谁、你在想什么,除非你能影响甚至改变周遭的小世界——你能为他人为企业带来的价值。
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人,当然要选择最让自己舒服的其他人。一个什么都不拥有的人,自然是不会有真正的朋友的,他终将被所有人从他们的世界里选择性淘汰掉的人。
普通人需要的可能仅仅是彼此温暖,在苦难重重的人生中相互安慰,而这,本质上也是一种相互交换。而每一个值得被理解的个人,与他人不存在真正的相互理解,他是孤独的,如果他能被理解,那么他的孤独也不是那么深刻。
我注定孤独,你注定孤独,我们都注定孤独,孤独是人的基本属性。
就算有一天你终于成长为一个拥有足够交换资本的人,你与他人之间的真正理解也不可能,至少强度上不可能。
首先,你能够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感受,却永远说不明白。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我写不出自己的伤心和难过,写不出八岁那年推开门看见大雪时的欣喜。我读了这么多年书,还是没有能力把那种感受转化成一种可以和他人交流的语言或文字。
进一步假设你是极少数能无损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思想)的人,那别人又该如何解读呢?被人理解实在是太过奢侈,理解别人也是颇为费时费力,不被理解才是你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明白的真理。就算别人努力去理解你,他也只能解读出你表达的部分内容,而且是按照他的解读方式。他看到的永远只是他眼中的你,不是真正的你。
愿你我孤独时都有酒喝。
【我的选择】
我曾迷茫过,迷失过,失去过,也曾以为找到过。如果我们曾有幸彼此需要过、温暖过,甚至为了某些伟大的意义牺牲过,我一定会感谢那段相遇的时光和你。
现在,我要去看一看更大的世界,遇见更好的自己,一直以来,我都只是看到这个大千世界的冰山一角。
现在,我能够用于交换的并不多,所以我不追求所谓的人脉,不需要很多的朋友。我需要的,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也只有当自己拥有足够多时,才有和别人进行交换的资本,就算那时依然孤独,我也有了对抗孤独的能力。
现在,请不要走在我前面,我可能不会跟随;不要走在我后面,我可能不会带路;请走在我身边,伴我同行,但你不能孤单的走在我身边。所以我知道自己注定孤独,我们都注定孤独。
现在,好不容易察觉到了一点自己为什么活得不明不白的微光,我怎么舍得放弃。
现在,我需要活得明白,我可不想永远都保持天真和无知,不想一天只是早上脑袋空空的起床,晚上又脑袋空空的睡去。既然活着,既然在一岁岁变老,我就应该追随不断向前的生命的轨迹,活得更明白。 我们来人世间走一遭的意义是什么呢?活着,难道不就是要自己去寻找这些答案吗?不管找不找得到,不管它存不存在。
我,一直在路上。
2016.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