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7 华杉
经权之道,对中国的影响,应该是害大于益,因为所有人都追求权变,都追求自由裁量权。在上位者,可以突破法律自由裁量。在下位者,一个泥瓦匠,在砌砖墙的时候,他也追求权变,不按操作规程和标准来,他自以为有自己的方法来实现你要的结果,投机取巧偷点懒。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摩顶放踵,摩秃其顶,下至于踵。墨子主张兼爱,摩秃头顶,走破脚跟,劳苦自己一身筋骨,只要对天下有利,他也无所吝惜,慨然为之。
前面说了,杨子是拔他一根毛来利天下他都不干,坚持自己管自己,别想我为你做一点点贡献,但我也绝不会侵犯你一根毫毛。墨子呢,把自己牺牲了来就天下他都干,不仅“摩顶放踵”,还有“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的说法,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
这两人,是两个极端。子莫呢,他就执其中道。
子莫,是鲁之贤人,具体生平事迹不清楚。
子莫执其中道,他不是不为自己,但不会像杨子那么绝情绝物;他不是不兼爱天下,但是不像墨子那样舍身殉人。能执其中道,就接近正确了。但是,道无定形,中无定在,必须随时应变,与势推移,该为我时就为我,该为人时就为人,这就是“权”。
一个极端是杨子,另一个极端是墨子,中道,并不在杨墨的正中间,而在于权,随时以权变为中。
这个权,是权变的权,也是权重的权,不同的因素,权重不一样,不是50对50,也不是只有两个因素,也不是每次都同样的因素。情况随时在变化,所以要懂得用权。
孟子说,执着于一点是不好的,因为他损害了道,抓住了一点,而丢弃了其他一切的缘故。所以,儒家的中道,不是执中,是时中,根据时势而变化的,动态的中。张居正讲解说:“吾儒时中之道,一理浑然,泛应曲当,千变万化,头绪甚多,非一端所能尽也。圣人之所谓中,存主不偏,应感无滞,虽有执中之名,其实未有所执也。”
曾国藩曾经说,西方国家一定会灭亡,为什么呢?因为“法网太密”,法网太密,最后社会就给捆死了。儒家认为时势千变万化,法治是对付不了的,只有圣人人治,有经有权,随时权变才治得了。今天欧美有一种说法:“让政治正确见鬼去吧!”这是欧美的中道,也在发生变化了,要权变。
中国的“经权之道”,有原则,又有权变。权,也是自由裁量权,所以在上位者拥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权,一切皆可权变。
经权之道,对中国的影响,应该是害大于益,建设法治社会的最大阻力,正是经权之道的文化基因。而追求权变者,也并非只有上层阶级,而是深入到每个人的血液,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都追求自由裁量权。在上位者,可以突破法律自由裁量。在下位者,一个泥瓦匠,在砌砖墙的时候,他也追求权变,不按操作规程和标准来,他自以为有自己的方法来实现你要的结果,投机取巧偷点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