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第一】(1.11)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当他的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去世后,要考察他的行为;多年不改变他父亲的仁德之道,就可以说他尽孝了。”
【感悟】
一、父母在时要志存高远
父母大人健在时,做儿女的要志存高远,在父母的指导下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敢于有梦,并勇于圆梦。让父母一想到自己的孩子,就心里充满了希望,让他们一看到孩子就感觉欣慰。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拥有正确的人生方向,要走康庄大道,走正路。其次要拥有健康的身心,《弟子规》里说:“身有伤,贻亲忧;徳有伤,贻亲羞。”一定要合理饮食,调理身心,提升自己的健康。然后,要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忘父母的教导,不要让父母为儿女担忧,更不能在人生路上方向有偏差甚至错误,导致自己的人生“南辕北辙”,让父母放心不下。
二、父母去世了要言行仁义
当父母已经离世,我们的行为,要谨遵父母往日的敦敦教诲,不要背离父母的仁义道德,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时刻想着父母的为人标准,就仿佛他们还活着一般,把往日的教导落实到行动中,在父母的道德标准基础上,有正能量的发展与突破。如果是这样,也算是孝顺的儿女了。
三、子承父道,女继母德
父母离世了,作为儿子,要能继承父亲的遗志,将家业发展兴旺下去,能在多年里承接父辈的事业,有所发展,就算是在尽孝了。身为女儿,要继承母亲的遗德,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勤俭持家,为夫家开枝散叶,相夫教子,让自己子孙满堂,这样既成就了自己,也发扬了本家的道德品质,这样的女儿,也应该是孝顺的孩子了。
所以说,父母在世时,要志存高远,努力学习,有所成就,莫让父母为儿女的前途担忧,父母离世了,要继承父辈光荣传统,有传承也有发展,更有创新突破,这样就是在尽孝了。
【小故事】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期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勇敢、孝顺闻名。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可是子路从无怨言,依然吃得很香。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了,怎么办?子路想,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他却谦虚地说那是他应该做的。
我们要学习子路孝敬父母的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