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一开始的疑惑,苏菲很快进入自己的哲学课程,在了解了自然派哲学后,苏菲即将要弄明白“命运”并认识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还有他的学生柏拉图,在这中间在导师的引导下,苏菲足不出户的游览了不同时期的希腊。
这一次的课程随着:
你相信命运吗?
疾病是诸神对人类的惩罚吗?
是什么力量引导历史的走向?
这三个问题开始。很快,苏菲对三个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因为答案的启发,苏菲第一次写信给了她哲学老师。)·这一次苏菲了解了希腊人对命运的相信,他们相信宿命论,通过各种形式的神谕来预测自己的将来。仔细思考,其实自己也是相信命运的人,我总是觉得一个人活着的时候所能够得到的物质总和是固定的,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去得到。取之有道,皆大欢喜;歪门邪道,可能就会需要用自身其他的东西去补偿。不知道我这个想法是“信仰”还是“迷信”呢?也许苏菲能知道。之后书中提到了医学和历史,提到了医学伦理的提出人希波克拉底,我想,希波克拉底在要求他的学生宣读誓言,心中必定是有所敬畏的,至少他是有自己信仰的。在上完了命运这这节课后,苏菲神奇的在自己的床底下发现了“席德”的围巾,不知道苏菲的心里有多少个懵逼??
随着课程的继续,很快我们一起认识了苏格拉底,这位肚大、眼凸,有个狮子鼻的雅典人被神谕为”雅典最聪明的凡人”,他既不是红牌也不是黑牌。在雅典,苏格拉底就想小丑一样,既补笃定也不漠然。他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认为他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来源于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 的传授。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因此,他借着假装无知的无知的方式,强迫他所遇见的人们运用自身的常识,而他自己也说自己时让雅典具有活力的牛蝇。即便牛蝇的下场都不太好。即便有时我觉得这充满了戏剧性。在大家更相信神谕的年代里,苏格拉底的言论以及他的交流方式都不被人理解,尤其是“那些在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后来,他就被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年轻人”。在五百名陪审团员的投票下,以些微的票数之差被定罪,而这些微的票数,他大可以渴求陪审团手下留情,或者是至少统一离开雅典,借以免于一死。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是苏格拉底。重视“良心——与真理——更甚于生命”。他认“为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读到这里也许你发现了,不论是知识还是行动,苏格拉底始终都是“以人为中心”。正是一个这样的苏格拉底,对近两千五百年来的西方思想家产生了了启发作用,而事实上这样的苏格拉底是柏拉图描绘出来的苏格拉底。
认识完苏格拉底之后,苏菲收到了导师给他的录影带,通过录影带见到了教授自己哲学课程的老师,还游览了两个不同时期的雅典,甚至见到柏拉图!他甚至还给苏菲留下四个任务:
第一,请想一想,一个面包师傅如何能做五十个一摸一样的饼干;
其次,问一问自己,为何所有的马都一样;
第三,必须清楚的回答人的灵魂是否不朽;
最后,请告诉大家,男人与女人是否一样具有理性。
柏拉图认为,在“物质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而这种独树一帜的观点被称之为”柏拉图的理型论“。他认为我们对于那些不断改变的十五不可能会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于那些属于感官世界的具体事物只能有意见或看法。我们能够真正认识的,只有那些我们可以运用理智来了解的事物。说到这个我想到了考试时候的论述题和数学题。念书的时候不管是应用题还是算术题总是会有一个标准答案,而语文的作文则是看架构和描述方式。这是不是和柏拉图的观点想契合了呢?
柏拉图认为,人是具有双重性的生物。我们的身体是“流动的”,与感官的世界不可分割,并且其 命运与世界上其他每一件事情都相同(比如马)。我们所有的感官都是以身体为基础,因此是不可靠的。但我们同时也有一个不朽的灵魂,而这个灵魂则是理性的天下。由于灵魂不是物质,因此可以探索理型的世界。他同时认为我们感受到的世界的一切,都是理型世界的完美倒影。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生活在感官世界,这个世界只是理型世界的完美倒影,而只有我们的灵魂才能去理型世界,一切的源头??
柏拉图甚至用一个神话来说明这一点,这则神话 记载于著名的《理想国》中。看完了大概的介绍,心里很多矛盾,这个矛盾大概就如苏菲一开始那样,很多东西觉得不就是这样吗?可是抛开后天的学习,假设现在的我对于一切都是空白的,我又会怎么想呢?
不得不说神话的存在是有一定道理,可能真的就是当时的人们用自己仅有的认知将所看到的景象加以描绘,以流传下来。因为似乎在柏拉图的很多认识中,我好奇不朽的灵魂所探寻的地方和神话中人死去后去的地方是否是同一个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