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昨天)是沈从文先生去世30周年的日子。昨晚加班又是到了两点多,竟然工作也没做完,太困了也就去睡了,早上又来补工作的内容。所以,关于沈从文先生的文章拖到了今天才写。
和大多数人一样,知道沈从文是因为高中的一篇课文《边城(节选)》,才知道原来在民国有这样的一位人物。
后来,我才陆陆续续的知道:假如沈从文1988年没有去世的话,那么那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非他莫属。
小说《边城》是20世纪中文最受欢迎的小说票选第二名。(第一名是鲁迅的《呐喊》)
沈从文是湘西凤凰人(与秀山相邻),和我老家(龚滩)不远,同样也是古镇。
还有了解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也是让人情味趣味十足的。
其实,沈从文的一生是带有悲剧色彩的。他作为一个乡下人有着和城里人无法融合的隔阂。他的小说写的很美,但是往往都很悲凉。沈从文在笔下对他刻画出的人物毫不留情,这不是他不顾及人性与感情,恰恰是他对人性与感情具有深层次的洞见。《边城》里翠翠的执著就是悲剧性格的源头。翠翠的结局是一直等待着一个“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明天不回来”的人,沈从文对翠翠多少还是有些同情与偏爱的。他写翠翠的等待至少说明翠翠的爱是执著的,倒塌的白塔得到重修也没有写出翠翠嫁人或是翠翠如何的死去。当然,翠翠那么单纯,美丽,善良的姑娘,也是作者不忍心继续写出她悲惨的命运的。
沈从文的文字里透着一种对生命的漠视的感觉,这和他早年参军混迹与陈渠珍手下有关,他看到过太多的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与死亡,也许他自己也杀过人。陈渠珍的《艽野尘梦》结尾也得也是凄凉动人,这本小集子自述他自己混迹西藏过着刀口子的生活,结尾写到妻子惨死时一句“肝肠寸断,余书缀笔。“戛然而止,无不让人心痛。 沈从文的小说结尾虽然没有这样戛然而止的效果,但是沈从文对悲剧性的掌握是很有手法的。
沈从文擅长于在美的故事上加以悲的刻画。《边城》《三三》《长河》《湘西散记》都有着优美动情的景物描写。沈从文有一种自卑感存在于他的内心里,加上他追求张兆和的时候越发的表现出了这中自卑感的存在。沈从文是写情书的好手,他的情书估计在民国时期的大家里是数一数二的,《边城》算是他在恋爱时期的作品。鲁迅和沈从文的区别在于鲁迅不会刻意去刻画一种美作为表现,虽然他们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有一种同情惋惜,但是鲁迅还是觉得有希望去拯救一下他们的,不像沈从文那样的冷漠危情、悲惨不顾。
总之,我是读懂了沈从文的文字的了。至少在高中的时候我就背过沈从文写的情书,至今也还依稀背得一部分。我老家也是古镇,自然对古镇的风景没有什么喜欢,但是我一直还是想去凤凰(也就是边城,现在名字叫凤凰,看过《边城》的人都喜欢叫做边城)。沈从文的《边城》的确是让凤凰古城成为了旅游胜地,有多少人都是冲着“翠翠”去的边城。想起“一座白塔,一条渡船,一只黄狗”的宁静世界里的人家,和现如今城里房座驾车的浮躁世界对比,边城也是心中的桃花源,可望不可及!
现在,每每想到《边城》,总是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这样的感情是直指人心,深入骨髓,无法自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