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指标与寿命

活到一定岁数,就总有人跟你聊寿命。菜场里的大妈会说 "血压高了要短命",公园里的大爷会拍着大腿讲 "我家祖上都活过九十",仿佛血压计和家谱是阎王爷手里的考勤表,填了数就能定生死。

我有个医生朋友,干了三十年临床,见的病人比我吃的米饭还多。前阵子喝酒,他忽然说:"你们都搞错了。" 桌上正聊到隔壁老王体检报告全正常,却在退休后半年查出癌,他夹着块红烧肉,油星子溅在白衬衫上:"活多久这事儿,跟血糖胆固醇没多大关系,跟脑子里的念头倒贴得紧。"

他说他见过几千号老人,活得最瓷实的那些,体检单上未必干净 —— 有的血糖总在临界点晃悠,有的血压高得像揣了个小马达 —— 但身上都带着三样东西,99% 的人压根没当回事。更邪门的是,这三样东西一旦往下掉,就像多米诺骨牌,哗啦一下,日子就跟着塌了。

头一样,是 "第一次" 的库存。

不是说初吻初婚那种,是你最近一年里,干过多少这辈子没干过的事。朋友说他观察了二十多年,80 多岁还能扛着相机爬山的老头,70 多岁能跟孙子组队打游戏的老太,都有个通病:爱折腾新鲜玩意儿。

有个 85 岁的老太太,70 岁学用智能手机,对着说明书骂了仨月娘,后来学会网购,每周跟快递小哥唠嗑比跟儿子还勤;80 岁那年迷上短视频,戴着老花镜剪片子,配乐专挑年轻人爱听的摇滚,说 "这动静比评剧带劲"。还有个 78 岁的老爷子,退休后学书法,别人练颜体练一辈子,他偏不,今年临《兰亭序》,明年改学瘦金体,后年又迷上甲骨文,家里堆的宣纸比床还高。

"你说怪不怪?" 朋友呷了口酒,"按说人越老越怕变,他们倒像小孩,见了新玩具就走不动道。" 后来他查文献,才知道这叫神经可塑性 —— 大脑碰着新鲜事,就像老树发新芽,能长出新的神经突触。突触多了,脑子就不容易锈住,身子骨也跟着慢点儿老。

反过来就惨了。50 多岁就说 "我这岁数学不会" 的人,脑子真会顺着这话往下溜。不是心理作用,是生理反应 —— 你自己先认了老,身体就乖乖配合,关节变僵,记性变差,跟提前给日子判了缓刑似的。

第二样,是朋友圈里的 "年轻度"。

一般人觉得,老了就该跟同龄人扎堆,下棋遛鸟聊孙子,舒服。朋友说不对,活得长的老人,微信列表里总有几个比自己小十岁二十岁的,有的甚至能叫叔叔阿姨。他们爱凑年轻人的局,听他们聊 "内卷"" 元宇宙 ",哪怕听不懂,也会凑过去问:" 这词儿啥意思?给我讲讲。"

有个研究挺有意思,跟踪 3000 多个老人 15 年,发现社交圈里年轻人多的,死亡率比光跟同龄人混的低 30%。为啥?朋友说,跟年轻人打交道,你得逼着自己往前走。他们说话带新梗,你得查百度才跟得上;他们聊新电影新观念,你得动脑子才能搭上话。这压力不大不小,刚好让脑子和身子都醒着,不犯困。

更要紧的是,年轻人身上那股劲儿会传染。他们聊未来时眼睛发亮,说 "以后要去南极"" 要开个咖啡馆 ",这种盼头像暖气,能烘得你心里也热乎。对未来有念想的人,身体会自动调优,就像手机充电,总插着电,就不容易关机。

可要是天天跟同龄人凑一块儿,话题总绕着 "老张昨天住院了"" 老李的药又涨价了 ",那股子丧气劲儿能淹死人。负面情绪这东西,比流感还容易传染,传着传着,免疫系统就先缴械了。

最关键的是第三样:十年后的小算盘。

大部分人过了 50,就不琢磨长远的事了。"过一天算一天",最多计划到下个月的体检,明年的年夜饭。但活得久的人不这样,他们会正经想十年后要干啥 —— 不是空想,是能落地的那种。

有个研究追了 1200 多个 50 岁以上的人,发现对十年后有明确规划的,平均比没规划的多活 7 年。朋友说这里面的门道简单:你认真想十年后的事,潜意识里就认定自己能活到那时候。身体接收到这信号,就会启动自我修复模式,跟手机自动清理垃圾似的。而且为了实现计划,你会自觉保重身体 —— 不是刻意养生,是 "我还得留着这身子干大事呢",自然而然就上心了。

最怕的是啥?是一个人觉得 "这辈子差不多了"。身体特懂事,一接收到这信号,就像接到收工通知,机能唰唰往下掉。这就解释了为啥有些老人,退休前还好好的,一退下来没多久就病了 —— 不是累着了,是心里那根弦松了,日子没了奔头,身子就跟着垮。

酒喝到最后,朋友总结:"50 岁以后的寿命,不在体检报告上,在你心里的岁数。"

你还在学新东西,还在跟年轻人插科打诨,还在琢磨十年后要去学钢琴还是去西藏,那生物钟就跟按了暂停键似的,走得慢;你要是开始说 "这我学不会"" 年轻人的事我不懂 ""过一天算一天",身体就乖乖听指挥,日子过得飞快。

所以啊,想活得久点,别总盯着化验单。不如问问自己:

上次干从没干过的事,是啥时候?

朋友圈里最年轻的朋友,多大了?

十年后,想在哪儿,干着啥?

想明白了这些,大概比吃多少保健品都管用。毕竟日子这东西,你对它认真,它就对你客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