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监管动作频频,一夜注销7家私募机构

随着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都想从基金行业中分得一杯羹。

但想分羹也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最近监管连续重拳出击,一夜注销了7家私募基金的登记,让不规范的机构无处遁形,来看看怎么回事?

就在上个月,基金业协会一口气取消了5家私募机构的会员资格,才不到半个月,7家私募基金机构再次被监管盯上,一夜间全部被注销,直接凉凉。

7月9日晚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关于注销山东盈辉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不能持续符合管理人登记要求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消息。

图片来源:众惠基金

消息称,此次注销的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相关当事人,必须按照基金合同约定,妥善处理在管基金财产,依法保障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据了解,这7家私募基金都有不少相似之处,一是长期都没披露最新净值相关信息,二是资产管理规模都为0-5亿的小型基金,这些都属于典型的不规范经营。

基金业协会除了注销以上几家不规范经营的私募基金机构外,并提到后续还会持续关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诚信合规情况,完善基金行业诚信信息记录机制,促进行业合规健康发展。

不管是私募还是公募,都必须按照监管的要求按时披露净值最新相关信息,目前在这块做得比较好的有私募排排网、众惠基金,只有合法合规的经营,才能在基金业长久立足。

证监会:严打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行为

近日,在中国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稽查局副局长陈捷表示,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的行为严重破坏市场交易秩序,严重干扰市场功能的发挥,严重侵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证监会将依法依规查处以上违规等恶劣行为,持续净化市场生态。

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的主要表现

操纵市场的行为:

(1)通过合谋或者集中资金操纵证券市场价格。

(2)以散布谣言,传播虚假信息等手段影响证券发行、交易;

(3)为制造证券的虚假价格,与他人串通,进行不转移证券所有权的虚买虚卖;

(4)以自己的不同账户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价格和数迢相近、方向相反的交易;

(5)出售或者要约出售其并不持有的证券,扰乱证券市场秩序;

(6)以抬高或压低证券交易价格为目的,连续交易某种证券;

(7)利用职务便利,人为地压低或者抬高证券价格;

(8)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股评人士利用媒介及其他传播手段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扰乱市场正常运行;

(9)上市公司买卖或与他人串通买卖本公司的股票。

举例:

1、实际控制人陈某铭为了高价质押股份,指使上市公司时任总经理谢某、市场操盘手胡某等人操纵中昌数据股价,非法获利1100余万元。

2、郑某等人操纵嘉美包装股价,为短期内迅速出货,伙同股市“黑嘴”利用直播间、微信群诱骗投资者集中买入、借机高价卖出,非法获利数千万元。

内幕信息:主要指为内幕人员所知悉、尚未公开的可能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重大信息。信息未公开指公司未将信息载体交付或寄送大众传播媒介或法定公开媒介发布或发表。如果信息载体交付或寄送传播媒介超过法定时限,即使未公开发布或发表,也视为公开。

举例:

被收购公司法定代表人颜某某利用相关信息内幕交易1700余万元,非法获利300余万元;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胡某等人在朋友圈、同事圈内泄露内幕信息并多层传递,11人因内幕交易被处罚。

据数据统计,2020年以来,证监会依法启动操纵市场案件调查90起、内幕交易160起,合计占同期新增案件的52%;作出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案件行政处罚176件,罚没金额累计超过50亿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操纵市场犯罪案件线索41起、内幕交易123起,合计占移送案件总数76%,移送犯罪嫌疑人330名。

由上述可见,监管对于机构是否合规经营一直保持强监管态度,对于一些存在合规问题的机构及违法活动,必定遭到严厉打击,为我们的投资者、金融市场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保障。

提示:上述内容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