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尹建莉老师的一堂课,对于和儿子相处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尹老师认为当下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做得太少,而是太多。
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我们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尤其是自己闲下来以后,每天无所事事整天盯着孩子,这没做好需要提醒,那个习惯不好需要改变。孩子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空间,也没有体验错误和失败的机会,更不可能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儿子对我善意的提醒,关心和体贴也不领情,有时甚至反感发脾气。
有时看到他因某件事没做好而自责难过,我总是想方设法希望能给他安慰和帮助。然而这种关心并安有给儿子带来好的感觉,反而让他更窘迫。
此时我的提醒或许只是急于想表达我的关心和对孩子的爱,但儿子接收到的却是一种虚假的关心,我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优越感和得体性,潜台词其实是:“你是鲁莽的,你是做不好的,你是需要提醒的”这也是对他智商的贬低和能力的不信任。所以这样的提醒效果只是给孩子添堵,让他更加的尴尬。
尹老师说:“最高的礼貌是让对方舒服,而不是做的符合礼貌”。
我总是想表达对儿子的爱却不是用儿子喜欢又能感受到的方式;看到他有负面情绪就想教会他,如何用我的方式去处理,因为那是我的成功方式,直接教给儿子是想让他少走一些弯路,但我忽略了孩子有他自己的成长方式,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是他的课题。
我只需要用豁达的心态去观察他,理解他。让孩子自己调整行为习惯,对自己负责。
以前总是过度参与,提供指导。不信任儿子的内在潜能,不相信人性是向上向善的。
因各种原因我以前一直不敢对儿子放手,深怕一不小心儿子的未来就毁了。我作为父母身上自然而然的背负着孩子的教育重担,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爱玩是人类需要战胜的天性。而父母是孩子的监督者,我需要时刻小心翼翼的关注着,有不好的就得赶紧制止并帮忙改正。
然而,控制带来的结果就是反抗,儿子总走向我期待的相反方向。习惯越来越差,学习越来越不上心。
是儿子的反抗逼着我去学习和放手,去学着理解和信任他。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我看到的不是爱和温暖,也没有自由和自我。此时我才惊觉,原来我所谓的爱带给儿子的全都是伤害。
在这个家里,我们总在告诉他,你这样不对,你是不好的。不能被父母接纳的孩子是没有归属感的,也找不到自我的价值。
我想给的却不是对方想要的,这种爱不止是在亲子关系里独有的情况,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也总是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
当我觉得孤独感受不到爱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他真的不爱我了,只是他用的方式跟我需要的不同。
尹老师说:“多向内用心,少向外用力”。
很多时候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怎样帮助孩子身上,还不如多花在自己身上,多学习,多看书,自我的成长和改变,自然会收获好的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孩子也会在自我的探索中慢慢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