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中午,和老公在外吃火锅。
在等锅开和服务员上菜的时间,两人边看手机边说着话。
开吃一段时间后,我突然意识到,此段时间,我们俩谁都没有说一句话,都在默默地吃着。
可我明显直觉到,他和我一样想着自己的心事。然后,我就问老公,你刚才吃的时候在想什么?是不是想单位的事情?他回道,都是一闪念就过去了。我笑着说,我也是,一会儿想爹妈,一会儿想孩子,一会儿又想到出差,不停切换。
我俩貌似都在专注地吃。
夹菜、放锅里,捞出来,蘸酱,放嘴里,咽下去……一整套吃的流程准确无误。
可脑子里是一念起一念落,念念不灭。
用佛学的话说,就是我们在吃饭时没有保持正念。
所谓保持正念,就是要对当下的实相保持全然的觉知。
吃饭时,我们就应该只是吃饭,眼、耳、鼻、舌等器官感知食物的色、香、味,意识也保持在对“正在吃饭”这个事实的觉知,食物的美好,带给我们营养,给我们身体注入能量,而不是想与当下吃饭无关的事。
在吃饭的当下,我们是身心合一的,觉照到自己的心念与动作。
否则,吃饭也成了匆匆忙忙,无知无觉,只为填饱肚子的应付差事。
仔细想想,我们有太多时刻是这样的度过,
所以,从小到大我们总是会强调学习和工作时,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要走神”、“心无旁骛”等,这是保持正念的另一种说法。
做到时刻保持正念,没那么容易。
怎么办?
佛学里有讲:“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我们只有在生活中,养成带着“觉”性的习惯,觉察、觉知每一个当下的自己,在意识穿越过去和未来的时候,把它收回到此时此刻。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保持正念的时刻会越来越多。
仔细想想,如果我还没有开始读佛学书,我可能会很久以后或永远不会了解诸如“正念”等佛学概念。
如果没有被秋心老师的文字吸引,就不会和秋心老师有交集。
如果没有加入怡心读书会,也不会正好读到秋心老师推荐的书,包括这一本本的佛学入门书,而这仅仅是此条因果链条上的几个关键点,追溯起来,还有很多。
我现在能够通过读书了解到佛学知识这件事情,是有许多来自内外部的条件和因素全部具备,才得以实现的。
这正是佛学中的“因缘和合”。
以前认为,手持念珠,吟诵佛经,默念阿弥陀佛是信佛,皈依了佛法的是佛教徒。
而《正见》一书里有趣的观点是,
如果一个人接受下列四项真理,他就是佛教徒:
1、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
2、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
3、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
4、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
这是佛陀宣说的四法印。
其中没有任何道德性或仪式性的内容,也没有提到善恶。
它们是根据智慧而来的实际真理。
相信和认可四法印,就是佛教徒所谓的“正见”。
我们学数学时,老师教了我们书上的公理和定理,当我们真正理解后,就能应用它们解出很难的数学证明题。而有些公理和定理,并不需要你去亲自证明它,你只要记住、理解、会用就好。最简单的1加1等于2,全世界的人都在使用,可会证明它的是极少的。
当我有机缘了解了这些佛理,去理解它们,生出自己的判断,觉得有道理,说得对,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理解了这些佛理,看得开,想明白,遇事不钻牛角尖,对人对事积极乐观坦然,那我们就是增长了知识和智慧。就是认同了佛法的“正见”。
然后,把知识慢慢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中灵活应用它们,让自己和他人受益。
这就是在生活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