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复盘:
周六上午,和女儿在隔壁小区玩沙子。
12点回家的路上。经过池塘,她想在池塘角上洗铲子。
我一看池面有漂浮物,池水浑浊,很脏,就拉着她到前面池水干净点的岸边,只让她稍微玩了一下。此刻,我的情绪已经呼之欲出,暂时控制住了。
过了马路,来到游泳池对出的人行道上,她开始捡地上的树叶,把他们放到玩沙子的漏斗里,我慢慢前行,边走边提醒她:该回家了。她没有回应,依然自己玩。
我继续走,转过弯,离她约20米,透过树缝观察她:她蹲在地上,玩兴正浓。
我只好折回去,边走边叫:爸爸要生气了,该回家吃饭了。
她依然不动,挑战我的耐心。
前几天脚底长了个水泡,此时透过薄薄的鞋底,不断摩擦着水泥地,隐隐的疼痛不断给我的神经火上浇油。
我走上去,拿起玩具漏斗,转身就走。
迟疑了1,2秒,她才反映过来,我“抢”了她的玩伴。她开始哭起来,边哭边追着我。
我怒火中烧,失控!一下将玩具扔在地上。火焰越烧越高,朝着玩具就是一脚,“嘭”的一声,漏斗和底座一分为二,散落一地。
她的心在滴血,大哭,跑上去捡它们。
我回头看见铲子,还留在原地,转身去拿。
回头,想帮她把玩具漏斗装好,她以为我又抢她的,有点拒绝,但看我是想帮她转好,就给我。
我装好给她,手里拿着铲子就往前走,她哭着追,是想要铲子,我转身给她,径直前行。
她在后面边走边哭。
走到广场,我回头等她,拉着她的小手,她边走边嘟哝:我捡树叶把它擦干。
我为什么在女儿面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1 每个人的内心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
失控前,我听到内心的声音:凭什么我要容忍她,我自己都从来没有被这样接纳和允许啊。
内心的这个我,从小被父母这样对待,要求言听计从,不能拖拉,所以一旦我允许我的女儿这样,包容我的女儿这样,内心的他完全没法接受,他试图战胜我的理智,控制失控的大局。
于是,我需要接纳他,亲爱的,我看到了,听到了,感觉到了,我不会要求你,我会好好爱你,我愿意无条件接纳你,陪伴你。
2我真是个失败的爸爸
原来,这份较低的自我价值感,才是我如此没耐心的根源,而孩子的行为只是一个诱因而已。如果要试着理清其中的因果,大概是这个样子的一个循环:
爸爸的内在有一个对自己状态的不满(隐) -
引发爸爸的焦虑情绪、自我价值感变低、接纳度变低(隐)
孩子的某个言行触发爸爸的情绪,对孩子发泄不满(显)
爸爸发泄之后产生内疚(显)
印证、继续引发对自己的不满(隐)
当父母对自己不满意时,会把孩子的不当言行扩大化、绝对化,并把责任归结到自己身上。“我为什么把孩子教养成这样?我为什么总是这么糟糕?我为什么啥都做不好?”孩子的行为引发了父母内在的焦虑,加剧了父母对自己的不满。父母对孩子的“没耐心”,恰恰是对自己的没耐心。父母对孩子的“不接纳”,恰恰是对自己的不接纳。
3.我要一切尽在掌握
我能感受到有一股浮躁的气流在胸口涌动,它来势汹汹让我想要大喊大叫。而驱动着这份浮躁的,是一个很清晰的念头:“我要一切尽在掌握!我要掌控我的生活!我不能接受如此的混乱、失控和无序!我不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原来在我心里一直存在着很强烈的控制欲。失控对我来说是多么可怕的挑战啊。我为什么要掌控呢?因为我要完美、要安全、要遵守规则;我不要缺陷、不要危险、不要随心所欲。
我认为,家里的环境整洁干净是好的,而孩子所到之处却永远那么乱糟糟一团,这让我感觉到失控。
我认为,逛一个公园或一处景点,应该把值得看的地方都走遍,而孩子却可能被一处普通的小草坪吸引去全部注意力而不肯离去,这让我感觉失控。
我认为,病从口入,饮食洁净讲究卫生很重要,而孩子却喜欢从地上捡东西吃,或者抓起什么就往嘴里放,这让我感觉失控。
我认为,有效率的做事情,在单位时间里安排尽量多的活动是好的,而孩子却拖沓随性,喜欢的游戏可以一直重复的去做,这让我感觉失控。
我认为,对人应该有礼貌,而孩子却不肯在我的引导下与长辈礼貌的打招呼,这让我感觉失控。
我认为,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是对的,而孩子永远把我拖入无止境的清洗、打扫、整理之中,这让我感觉失控。
看啊,我的内心有多少规则,有多少好的、对的标准,有多少“应该”、“不应该”。这个世界在我眼里,并不真实,我只是看到了我想看的部分,我只是按照我的规则在生活着。我一边禁锢着自己,一边享受着所谓的“控制感”:看哪,一切尽在我的掌握(其实是我被那些规则掌控着)。
而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时,并没有规则和界限。他感受世界的很多方式,都是在挑战我的规则。被挑战所造成的失控让我抓狂,所以我试图把自己的规则灌输给他,我积极的想要把他尽快纳入“我们”的行列:来吧,孩子,我们一起来掌控这个世界!而他不断的以他的方式告诉我:爸爸,自由比掌控更有趣,等待比驱赶更有趣,漫无目的的闲逛比带着攻略赶路更有趣,真实比规则更有趣。爸爸,放开怀抱比紧紧抱住,让你拥有得更多。
认清了对孩子没耐心的根源,我会时刻反省自己,不等于说从此我是一个永不生气的完美的爸爸。
亚里士多德在 伦理学中说,任何人都会生气,这很简单。但选择正确的对象,选择正确的程度,选择正确的时间,选择正确的目的,选择正确的方式,这却不简单。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成长过程中,不管你愿不愿意,他们都会模仿父母的言行。
我要感谢孩子,没有他的挑战,我甚至都没意识到自己被这么多“规则”约束着,在“控制感”的驱使下活得那么局促和狭窄。看来,我该放松点,允许自己在孩子的带领下松松绑、透透气。摘下有色眼镜,看看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