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加了汤小小老师和夏文芳老师主讲的3天写作训练营,昨晚第一天上课,听夏文芳老师的分享,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今天白天又重听了几遍,并将课程笔记和心得体会记录如下,方便日后反复练习。
01
常常有写作的想法或确定了一个主题,可是没有合适的素材来支撑,总觉得没有依据,写出来的文字很空洞乏味。
夏文芳老师说,其实“身边处处是素材,你却看不见”。
她讲了一个关于素材的小段子:有个学生问季羡林,做学问有没有什么捷径啊?我的论文实在是憋不出来。
季羡林先生回答说,论文岂是憋出来的,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水在写作中就相当于是素材,你累积的素材多了,就不愁主题和灵感了。
02
写下去很重要,只有坚持写,继续写,你才会绞尽脑汁想哪些可以写,能写什么呢?
夏文芳老师将素材分为三类:一、内心感受到的;二、眼睛看到的;三、耳朵听到的。
为什么你看见这些素材,还是没有东西写呢?原因也有三点:一是不带心。忘记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感受,你的开心、生气、激动的情绪都是素材,同时也会给你灵感;二是不带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碰到好的、有趣的、有意义、触动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赶紧记录下来。捕捉灵感和素材,养成随时记录素材的习惯;三是不带脑。面对一件事情要多去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到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
唐代诗人李贺,每次出门都带个锦囊,北宋诗人梅尧臣每次出门也都带个诗袋,一碰到灵感或者有趣的事儿就把它记录下来。
大思想家康德,年轻的时候就有个习惯,把头脑中涌现的任何一个想法都写在纸上。果戈里更是注意把生活中有用的材料、生动的语言都记录在笔记本上,形成自己手头的百科辞典。
03
学了发现素材和积累素材的方法,做个有心人,发现值得写的内容,坚持不懈地写下去。
现在讯飞语记成了我的笔记本,简书成为了我辛勤工作的平台,感谢3天写作训练营夏文芳老师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