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七天长假刚刚过去,很多出门旅行的朋友,都在抱怨景区太拥挤,高速公路堵车严重。从放假的1号到7号,我和家人整整在外游览了七天,跨越湖北、湖南、重庆和四川等省,参观了大大小小7座博物馆,经过特色鲜明的4座古镇,到达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两处世界遗产地。一切都很顺利,基本没有遇到拥堵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国庆出行如同打仗,抱着玩耍的心态一定会碰地头破血流!经过多年旅行的历练,我已经可以完美驾驭“国庆”,做到“比任何人都玩的美,比任何人都花钱少”的境界。首先,提前设计出旅行规划;其次,线路一定要与众不同;最后,随机应变很重要。
2016年国庆节出行之前,我反复钻研第一批至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确定自己已经到达580处“国保”单位。为了不断刷新这个记录,我挑选出分布于湖北、湖南、重庆和四川多地的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建筑、遗址、村落、摩崖题刻、名人故居等多种类型。利用国庆假期的七天时间,一一前往参观,其中绝大多是都是无人问津之地,省去不少拥挤之苦。
第一天:西安—保康
国庆休假第一天,清晨全家人就集体出动,驶上免费开放的高速公路。仅在柞水附近拥堵了一会儿,就顺利地抵达安康市,参观这里最新开放的博物馆,位于汉水之滨的建筑高大雄伟,展厅包括历史、自然、民俗、规划等多个方面,各类设施齐全,乃路途中很好的休息之地。
下午,离开安康市区,驶上通往湖北的麻安高速。我们在平利县东的出口下来,经过公路进入湖北省,只为观看位于关垭的楚国长城遗址。在2000多年前,这里是秦国和楚国的边境线;如今,这里是陕西和湖北两省的分界。
傍晚,我们在竹山县吃过饭,夜里住在保康县城。第一天主要在赶路,没有安排太多的参观项目,所到的“国保”单位数量并没有增多。
第二天:保康—宜都
清晨,离开保康,经过湖北西部的大巴山区,上午就顺利到达宜昌市。首先,我们参观了市区内的博物馆,据说新的博物馆已经落成,这座老博物馆即将完成他的使命。因此,能赶在这个节骨眼看一眼老馆,虽然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但也是最后一次了!
随后,我们经过市区内的葛洲坝,前往长江西陵峡旁边的三游洞。这里是长江三峡的著名景点,所以到处人头攒动,连停车都很费劲。我们在此稍作停留,观看了一会儿热火朝天地蹦极活动,就火速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俯瞰三游洞
三峡蹦极
三游洞摩崖在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这里是我此次“刷国保”之行的第一个收获,让本人到达“国保”的单位总数,增至581处。
提前七天,在网上预约了三峡大坝的门票和电瓶车,虽然这里的游客很多,但我们还是很顺利地参观完毕。先后前往坛子岭、185观景平台、截流纪念园,它们都是一些现代的建筑,没有什么令人称道之处,就算是“到此一游”了。
离开三峡大坝景区之后,我们跨过西陵长江大桥,来到对面的三斗坪镇,这里的黄陵庙在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成为本人到达的第582处“国保”单位。它原名黄牛庙,据《宜昌府志》载:此庙为纪念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而建于春秋战国时期。
黄陵庙前的码头
接下来,我们又前往秭归县城内的屈原故里景区,这里学名为“凤凰山古建筑群”,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晚到了一会儿,景区已经闭门谢客,我只好坐在门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旁,拍摄了一张照片留念。这也算是我到达的第583处“国保”单位了吧?
第三天:宜都—张家界
为了避开秭归巨大的游客潮,我们连夜赶到宜都市,这里宾馆的房间很充足。第二天,驶上高速来到湖南境内,在澧县待了大半天的时间,到达了众多的“国保”单位。
我们来到澧县城区后,首先前往澧州文庙和城墙,它们在2013年双双被列入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到达的第584和第585处“国保”单位。
澧州文庙如今被改造为博物馆,介绍澧县的悠久历史和革命传统,最后一座大殿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专题展览》,着重展示了澧县境内的几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本情况,为我之后的游览提供了便利。
在博物馆的展厅中,我看到了一些余家牌坊的石质构建。离开县城后,我们就到达了这座牌坊下,眼前的一幕让人很失望:牌坊的四周被脚手架包裹,仅能通过玻璃墙远远地观望。不过,这并不影响本人到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总数,增加至586处!
离开余家牌坊,沿着新修的公路一直向西南,就进入了气势宏伟的城头山遗址公园。经过询问得知,这里的门票竟然需要75块,我果断放弃了参观。本人是这样谋划的:等我以后进入考古和文博系统工作后,拿到工作证不就可以免费来了吗?
沿着遗址公园内的一条小路向东,就进入了彭头山遗址的范围内,可是没有找到隐藏在草丛中的文保单位碑。城头山遗址和彭头山遗址分别于1996年和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到达的“国保”单位总数,先提前增至588处,以后有机会在来细看吧!
顶着正午的烈日,我们径直向南来到临澧县,经过了林伯渠同志的故居。这里在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本人到达的第589处“国保”单位。这里的房屋修建于清光绪年间,1985年按历史原貌进行了修复,邓小平亲笔题写了“林伯渠同志故居”的门匾。
计划参观临澧博物馆和常德博物馆,前者没有开门,后者正在维修,因此都遗憾地错过了。唯独著名的铁经幢,在距离常德博物馆不远处的公园中,静静地等待我的到来,成为本人到达的第590处“国保”单位。它原本位于常德市德山孤峰岭下的乾明寺左侧,因乾明寺已毁,1979年将其迁到市区内滨湖公园的湖心岛上,198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闭馆的临澧博物馆
维修中的常德博物馆
常德铁经幢
傍晚来到张家界市,在市区安顿好后,夜里和家人逛大街时,经过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这里在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本人到达的第591处“国保”单位。
今天一共到达了八处“国保”单位,虽然有一些未能进入参观,或者未能停下脚步细细品味,但我对自己的战绩还是很满意。
第四天:张家界—保靖
清晨,先后来到市区内的田家大院和普光禅寺建筑群,他们均在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两者如今都在闭门维修,我只能在外面观望,但这并不影响本人到达“国保”单位的总数,增至563处。
田家大院,当地人称作“老院子”,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5年),为四合院天井封火墙式土家建筑,是大湘西遗存的土家民居活化石;普光禅寺,又名白羊古刹,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属佛门五宗之临济宗,建筑具有宋、元、明、清各朝的风格和特点。
田家大院
普光禅寺
上午参观了张家界市博物馆,中午来到永顺县东面,群山之中的老司城遗址。这里在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它与遵义的海龙囤和湖北的唐崖土司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里成为本人到达的第594处“国保”单位,以及第28处世界遗产地。
老司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前,并没有受到大家的关注,“申遗”成功后也没有立马对外开放。今年五月份,经过全面的开发建设,这里才开始迎接四方宾客,因此景区内的游客并不多。在游客接待中心,购买120元的团队门票,就可以乘坐大巴车到达核心区,顺着安排好的游览线路,老司城的居住区、衙署区和墓葬群一一呈现在眼前。最后,还有土家族风格浓郁的村庄和表演,在山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妩媚。
官署遗址
墓葬遗址
离开老司城遗址之前,我参观了位于入口处的博物馆,在这里意外地看到著名的溪州铜柱。它原本立于永顺县野鸡坨下的酉水河边,铜柱上刻有2000多字的《复溪州钢柱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重要实物资料,1968年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本人到达“国保”单位的数量,就这样偶然增加到了595处!
傍晚,我来到永顺县城,赶在天黑之前,直奔不二门遗址,这处遗址位于森林公园内,环境非常优美。所谓“不二门”就是两座巨石形成的“人”字形山门,期间雕刻着不同年代的摩崖题刻。由于这里拥有商周时期的遗存,对研究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史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因此在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本人到达的第596处“国保”单位。
第五天:保靖—武隆
夜里在保靖县住了一晚,第二天迎着清晨的薄雾,来到湘渝黔三省交界处的茶峒古镇,据说这里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我们看到了湘西特色的吊脚楼,河流中心有以《边城》主人公“翠翠”命名的小岛,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往返于古码头之间的“拉拉渡”,只要一块钱就可以乘坐它前往对岸重庆省的洪安镇。
进入渝东南之后,我们第一站就选择了龙潭古镇。前往那里的途中,经过了刘仁同志的故居,这里大门紧闭,但透过矮墙可以看到院中的建筑,白墙灰瓦在青山的掩映之下,显得安静肃穆。虽然它现在不过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再过几年也许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所以我还是在石碑前留张影吧!我是不是特别有先见之明?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龙潭古镇,并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位于古镇东北侧的赵世炎故居,却在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到达的第597处“国保”单位。如今,这里不仅修建了宏大的广场,其间树立起赵世炎的铜像,而且还在旁边修建了纪念馆,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他的革命经历。
龙潭古镇
赵世炎故居
黄昏时分,游览了新修的濯水古镇,夜里早早住在武隆县城,准备第二天游览这里著名的喀斯特地貌。
第六天:武隆—邻水
清晨前往天生三桥景区,国庆节前几天的巨大人流,此时已经基本过去。现在这里的人并不多,轻松愉悦地进入天坑,依次穿过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天然形成的石门,眼前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和家人漫步感受美景,不知不觉四、五个小时就过去了,离开时已经将近三点多。
返回县城之后,匆忙参观了武隆博物馆,就离开了这里。傍晚,又经过一座全新打造的长寿古镇,毫无兴趣地闲转了一圈就离开,夜里住在四川的邻水县城。
第七天:邻水—西安
国庆的最后一天,我并没有太多的计划。清晨,离开邻水县城,在大竹县驶下高速公路,前往渠县方向。这里古称“宕渠”,历史非常悠久,打算参观这里的文庙和汉阙。
渠县文庙位于市区的中心地带,各类建筑依山而建,层层上升的气势,与平原的文庙大不相同。如今,这里被作为博物馆和考古队的驻地,但绝大多数的展厅都没有开放,只能欣赏一些四周的建筑,可它们的年代好像也并不久远。这座文庙在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本人到达的第598处“国保”单位。
离开县城向北,到达土溪镇后,从这里出发向西北,顺着公路就可以看到著名的渠县汉阙。目前,全国仅存29处汉阙,渠县就有6处7尊,包括著名的冯焕阙和沈府君阙,以及赵家村东阙、赵家村西阙、王家坪阙、蒲家湾阙等无名阙。利用1个多小时,按照路牌的指引,我们很顺利地找到所有的汉阙,这里优美的田园风光令人感到舒适惬意。
冯焕阙
冯焕阙和沈府君阙早在1961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蒲家湾汉阙、王家坪汉阙、赵家村东汉阙、赵家村西汉阙与冯焕阙、沈府君阙合并,称为“渠县汉阙”。因此,本人到达“国保”单位的总数增至599处!
赵家坪东无名阙
国庆旅行顺利结束,其间我一共前往了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自己的记录从580处提升至599处。未来,我们一起期待,本人到达的第600处“国保”单位花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