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开篇,大家都非常熟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第一个字“学”,圣人所学何事,学的目的是什么,怎么学,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好像整部论语都读懂了。那就阙其疑,这些疑问先放着,然后一点一点去了解。
学之为言效也。学是模仿仿效,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习,原意是鸟儿扇动翅膀。看小鸟学飞,就是模仿鸟妈妈不断的扇动翅膀,不断的练习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这样,不断重复模仿练习。看孩子怎么学就更清楚,学说话学走路,都是这样不断重复的模仿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的。
程子曰:“习,重习也,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悦也”,又曰“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在我,故悦。”说同悦,喜悦的意思。重复反复的思考学习,跟自己内在的思想合一,学到的东西再做出来,用出来,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内在的一部分,自然是喜悦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程子曰,以善及人,而幸从者众,故可乐。又曰悦在心,乐主发散在外。悦是内在喜悦的感受,乐是发散在外面,乐是可以感染人的。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指内心有怒意,还没有发作出来。尹氏曰,学之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学问是自己的事,别人了不了解,懂不懂你是别人的事,又何来的怒意呢?
程子曰,虽乐及于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然德之所以成,学之正,习之熟,乐之深而不已焉耳。程子曰,乐由乐而后得,非乐不足以喻君子。
“学之正,习之熟,乐之深,乃德之所以成”,这是学问的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