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王小波的第一本书是《红拂夜奔》,不管是角度还是风格跟我以前看的都完全不一样,我的脑子根本跟不上王小波的思路,所以,看了几页就没有再看。
后来,发现,我喜欢的几位作家的的文字中,总影影约约有王小波的影子在,所以,又重拾王小波的小说。
于是看了《黄金时代》插图珍藏本,里面收录了《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昨天刚好看完,然后发现4月11日是王小波去世的纪念日,今年是二十周年。
我读王小波最大的两点感受是,自由和幽默。
他的小说不服务于任何意识形态,也不迎合任何价值观,也不想树立任何旗帜,他就是在写一个一个的人,写的是人的本身。读《平凡的世界》和《活着》,你首先看到的是故事,然后才是去看到人,而看王小波的作品,你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的人,而不是故事。他就是在自由地探索每一个人的内心,不受时代不受道德不受价值观的限制。
然后是幽默,看王小波的书,有时候看着看着就会笑出声来,他的幽默来源于对世界的洞察力,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矛盾,这种无法化解的矛盾通过他充满逻辑而又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更觉好笑而无奈。
另外,看了王小波的作品,我还感到了悲哀。《黄金时代》里有一句话,也算是名言了,看到很多人引用。话是这么说的:“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受了锤的牛一样。”
很多人引用,说明很多人有同样的感受,而我没有。我没有,也许就是因为我没有自己的黄金时代吧。王二的黄金时代是:“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我忘了我二十一岁的时候的感觉了,总之是没有什么奢望,也没有什么斗志,那种自由奔放的感觉从来没有过。
对我而言,受教育和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束缚自己而不自知的过程。所以,我也不觉得生活又多摧残我。因为我也没有跟生活正式面对过,我只是一个缩头乌龟罢了。
其实,我觉得《黄金时代》的主角应该是陈清扬,讲的是陈清扬的感情,她的孤独她的寂寞,她与周围的格格不入,以及她感觉到的爱情和她对爱情的态度,以及她对生活的态度。对于批斗,虽然她可以逃避,但是,她还是下山接受摧残。她理解这样的生活,她也愿意拥抱生活,她不标榜任何东西,她是自由的。
罗曼罗兰有一句名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知道陈清扬是认清了生活真相的,但是,我不知道她是不是热爱生活,但至少,经历那么多事情以后,“从内衣到外衣,她都是一个香喷喷的lady.“
所以,在我看来陈清扬不但是英雄,还是智者。知道自己是谁,生活在什么地方,既尊重自己也不为难生活。
《革命时期的爱情》也让我印象深刻,感觉可以一读再读。
不知道再过二十年,我们会以怎样的心态怀念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