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所有的孜孜不倦就是为了拿到一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所以考试中即使是做完了考卷也没有多少人敢提前交卷,都巴不得多检查几遍找找漏题或者错题,再不然多想几遍自己犹豫不决的选项,高中的考试是为了能考上大学的那个名次和分数,所以在那种特别紧张的气氛下你的松懈似乎就是在浪费和负罪。大学之后,我还是会努力读书,期末一到就把自己放进图书馆里认真背书,只是对名次没那么看重,给自己的标准在及格以上就行,所以在考试的时候,我不会当最早交卷的但也不是垫底,一旦有人交卷,恰好我又已经完成自己的试卷,在对试卷不会让我挂科的自信下我也会想走人,看看名字、学号、班级、专业,再看一遍试卷我也能算得上提早出考场的学生。
本身我就不是那种喜欢重复审视卷子的人,一直以来都只喜欢检查那些自己不太确定的题目,然后剩下的时间都用在坐着发呆等时间到,待到考试成绩下来之后看到自己不该错的题目后才追悔莫及,哀叹自己没好好检查,但是下一次依旧再犯。大学,文科班的女生有很多都是刻苦读书的好学生,常常看她们完成卷子的卷子比我还快,可是等我交卷走人时,她们还在座位上低头检查题目,一道空白的答题纸总是被她们密密麻麻的文字塞满,每每交卷走过她们身旁的时候我都有一种自己可能答错题的慌张感,不然怎么那一道题上我没写那么多的内容?但卷子都交了我也改不了了,宁愿去复习下一科也懒得再去翻一遍答案,再者身边不缺少事后找书对答案的人,听她们一讨论自己都可以知道对错。
好像不想重复审视卷子和个人行为习惯有点关联,就和我现在一样,都不爱去翻自己之前写过的东西,总觉得回头看自己写的东西真是哪儿哪儿都别扭,甚至不知道当下为什么要写出来?特别是一旦发现发出去的文章有错别字或者病句,而且一篇里面还有好几处,那么它就有可能被我打入冷宫,这大概也有可能是因为写的多了,数量上升后,质量也会涨上一点,再去审视过去的文章多多少少会感到一点幼稚和天真,不想去嘲笑过去的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少看点自己写过的东西,这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奇怪的是:生活里,人真的会一遍又一遍的看过往,有时候你不知道哪里错,有时候知道错可又改不了,但就是要机械式的不断重复回去看,孰不知循环地悼念着以前,未来就正在被“现在”浪费,尽管我不想过重复审视卷子的生活,可是有时候心和脑就是会不受控制的把人带入这样的日子里,这和个人行为习惯有点说不上,不知道是不是惰性的原因?还是看不开的缘故?